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王者歸來 西泠印社首屆田黃石專場

【撰文/CANS藝術新聞】





















明末清初‧王定雕田黃石博古鈕對章2.9×2.9×3.3cm 71.3g 2.9×2.9×3.2cm 70.5g款識:1.王定 2.王定 (CANS藝術新聞/提供)田黃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歷來 有「萬石之王」的稱號,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的田坑。田黃的母石是產於高山的優質壽山石,在數百萬年前經地震或風雨的剝蝕滾到了山下,被土壤、溪水及有機酸蘊藏浸泡。天長日久,表面上所含的三氧化二鐵受周圍土壤水分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漸漸酸化使石塊改變了原有的面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田黃石。

傳說乾隆皇帝曾夢見接到天帝聖旨,上書「福壽田」三字,恰有福州籍太監奏曰:家鄉福州壽山出田黃石。乾隆大喜,傳旨進貢,祭天時將田黃石置於供案之上,受百官朝拜。自此,田黃石被尊為「石帝」。

田黃石自清乾隆以來一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至寶,更因田黃石的無根而璞、無脈可尋、無坑之石采掘亦難,如今的田黃幾近絕產,極為珍貴。早就有「一兩田黃十兩金」之說,而現今一方上好的田黃其身價已是「易金百倍」。本次西泠秋拍精選80個標的,實為收藏界的一次饕餮盛宴。現擇一二簡述,與各位石癡共享。

田黃雖然金貴,因工作原因,還是常常得見芳容,友人處,客戶處 ,不一而足。但手捧王定雕田黃石博古鈕對章時,竟有蕩氣迴腸之感。難得竟是一對田黃方章,每方重達70多克,想原石該多大,該浪費多少邊角料 ;難得竟是出於明末清初年間,想田黃也是在乾隆年間才被封「石帝」;難得竟是頂級名家王定所做,想此人與漳海楊玉璇(璣)、毘陵張鶴千(日中)齊名,其作品流傳至今,少之又少。更難得王定匠心獨具,將「王定」款嵌入回文中,令人拍案叫絕。如此珍品,誰與爭鋒。另一方引人註目的是田黃石素方章,為原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高教廳廳長陶白先生舊藏,由其家屬提供。關於此田黃方章陶白先生之女謝舒曾作文《家藏的田黃》,講述收藏故事,其情意拳拳切切,引人唏噓。此田黃通透致密,質地極其純凈細膩。在亮光的照射下,田黃應有的蘿蔔絲紋、紅經絡,無一或缺,而且外黃內淺。其形體碩大,重達215克,亦是難得一見。

其中還有不少篆刻名家作品,如吳昌碩刻獅鈕田黃石張均衡自用印。張均衡是清末巨賈,南潯四象之一,更是著名的藏書家,其他收藏亦豐厚。吳昌碩與張均衡私交甚篤,屢次為其治印治硯。此田黃印質地細潤通透,印文渾厚蒼勁,田黃特質顯著,缶老的個人特色鮮明,可謂相得益彰。

與吳昌碩一樣,趙之琛也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之一,更為西泠八大家之一,其治印章法沉穩而內含姿態,刀法滯重而蘊藏輕峻。趙之琛的作品傳世不過千餘枚,其中田黃者甚為稀少。而此次則有兩方田黃石章 。一是閑章「浩氣橫秋宅」,一是方章「伯魯翰墨」均為其作品。後者見著於《丁丑劫餘印存》。

郭懋介雕田黃石薄意章也有兩方。其中 「竹林七賢」薄意章為難得一見的橘紅皮,且純凈無比,入手可親,手感脂潤,不燥不變,一經撫摸便覺得油光欲滴,可謂細、結、潤、膩、溫、凝六德兼具,寶光燦爛。又有郭懋介的精工雕琢,集色佳、質嫩、刻工精妙於一體,實為罕見。而「風雨牧歸」薄意章立意高遠,構圖精妙,生動傳神,且印文祥瑞 ,是收藏把握之良品。

不得不說,將於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1月2日在杭州西泠秋拍亮相的田黃石作品,件件是精品,個個有看點,如龔照瑗自用田黃石章二方、田黃石「福壽無量」薄意章、林文舉雕田黃石「飛流問津」薄意章、田黃石松鶴延年薄意章、林清卿雕田黃凍石梅石薄意章、清初‧朱舜水等刻田黃石章二方、田黃石梅竹雙清薄意章、田黃石梅雀報春薄意章、陳祓溪刻田黃石山水薄意章等等,不足一贅述,此次集中推出,能不說是王者歸來乎?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1年12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