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倫敦白立方藝廊—香港與南倫敦分設新據點

【文/游崴】

今年10月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期間,倫敦藝廊界龍頭之一的白立方藝廊(White Cube Gallery),在倫敦南邊的伯蒙西(Bermondsey)開設了一個新的分部,成為白立方繼哈克斯坦(Hoxton)與梅森廣場(Mason’s Yard)之後,在倫敦的第三個展覽據點。

這個佔地超過2,000坪(58,000平方英呎)、近乎美術館等級的新展覽空間,是一間1970年代興建的現代風格倉庫建築,最初是一個派報中心,15年前變成白立方藝廊的庫房。如今,在建築師尼爾(Casper Mueller Kneer)重新設計後,成為極簡低限的展示空間,分為南北兩展區,前者供主要的策畫展使用,首檔推出「結構與缺席」(Structure & Absence),後者則由三個小展場構成,配合新推出的「白立方之內」(Inside the White Cube)系列,主打未曾在白立方展出的新銳創作者。除主要展場之外,空間還包括了私人觀覽室、60人座的演講廳、攝影工作室、書店與倉庫等。規模之大,不僅是英國商業藝廊之最,在歐洲其他地方恐怕也很難找到相以匹敵的例子。

泰晤士河以南一向不是倫敦畫廊業者熱衷的區域,雖然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及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等構成了河岸藝文廊帶,但如果離開河岸,除了南倫敦畫廊(South London Gallery)所在的佩克漢(Peckham)一帶,因為租金便宜,近兩、三年吸引了不少年輕藝術家進駐而有些當代藝術場景之外,其他區域仍顯得相對貧瘠。白立方如今在此進駐,媒體也很捧場,英國「Artinfo」網站大方預言這個新藝術地標,未來將與鄰近的泰德現代美術館、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等連成一氣,把伯蒙西拉抬至繼梅菲爾(Mayfire)及東區(East End)之後,倫敦下一個藝術重鎮。

2000年,當白立方藝廊移至哈克斯坦時,倫敦東區仍是個租金低廉、治安不佳的地方,十年後已變成潮流小店、酒吧、咖啡館林立,地價昂貴的時髦區域。白立方在入駐伯蒙西之後,該區的仕紳化進程也是可預期的。當地原本的藝術社群,對於這個資本雄厚的新鄰居,倒是有些冷眼旁觀。「特易購(Tesco)大賣場入主小村莊了。」玻璃櫃藝廊(Vitrine Gallery)負責人打趣地說。

對於伯蒙西分部的開設,白立方的負責人喬普林(Jay Jopling)認為「不僅是為藝廊自身歷史寫下新頁,也是對於倫敦作為創意重鎮實力的一記宣告。」展覽總監馬洛(Tim Marlow)在10月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採訪時,則表示:「當我們可以提供更有趣的、更多樣的展覽空間,就能吸引更多讓人興奮的藝術家來合作」。對於這麼大的空間是否能長久穩當的運作,馬洛顯得很有信心,他認為倫敦始終是藝術家發表作品的首要舞台,不愁沒有好的創作者;但這也不意味著就是大開方便之門,「我們不會為了湊數,就胡亂抓藝術家來展」,馬洛說,「我們的藝術家如果每三年要有超過一次以上的個展機會,依舊會是一件很拚的事。」

有人對於白立方選擇在倫敦新增據點而非進軍紐約有些疑問,對此馬洛回應道:「外國藝廊進軍紐約的成功案例並不多。我並不是在拒絕什麼,但我們一直跟紐約的藝廊有結盟關係,我不太確定我們為何要去紐約。倫敦在歐洲是具領導地位的藝術重鎮,跟紐約旗鼓相當。」

倒是近幾個月來,倫敦藝廊界普遍感受到紐約超級藝廊來勢洶洶。除了佩斯藝廊(The Pace Gallery)已在10月於倫敦梅菲爾區設立辦公室,準備明年開設分館外;在斐列茲藝術博覽會中沸沸揚揚的傳聞則是紐約左納藝廊(David Zwirner Gallery)也準備前進倫敦設分館。畫廊界普遍認為,後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白立方伯蒙西分部的開設。

事實上,白立方在今年中就充分展現它擴張版圖的企圖。今年7月,白立方已宣布將開設香港分部,地點已確定在中環的「干諾道中50號」商業大廈內一處佔地六公尺挑高的店面,預計明年初正式開幕。



















剛開幕不久的「白立方藝廊—伯蒙西分部」,原先是藝廊的庫房,如今改頭換面成為英國規模最大的商業藝廊。(攝影/游崴)

作為第一個海外據點,白立方瞄準的自然是新興崛起的亞洲藏家。中國在去年的藝術市場規模已超越英國,躋身全球第二大,佔全球藝術市場成交總值的23%。但為何選擇香港?馬洛表示,一方面是因為香港之於中國市場的通關口角色,更重要的,則是看到了香港藝術市場近年來的顯著成長。

據藝術顧問公司「ArtTactic」的統計,去年香港藝術拍場的成交總值,較2009年成長了122個百分點;而香港佳士德(Christie’s)在今年7月時也表示,其今年前半年的成交金額也較之去年高出60%;此外,「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如今也變成中國最大的藝博會,並可望在明年由「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團隊的操刀下,規模更加擴大。今年1月,倫敦的高古軒藝廊(Gagosian Gallery)已先一步進軍香港,設立分部,如今白立方的跟進,說明了香港已成了目前西方當代藝術尋覓中國或其他亞洲藏家的熱門平台。

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分析,大多數的中國藏家仍偏好傳統藝術或古董,新興的中國藏家對西方當代藝術的收藏興趣,仍較多是跟隨少數有經驗的亞洲藏家的腳步,而且大多只注意知名藝術家。今年香港藝術博覽會,白立方藝廊以52萬5千英磅高價賣出查普曼兄弟(Jake and Dinos Chapman)的《資本主義完蛋了嗎?是嗎?不!傻瓜!》(Dass Kapital ist Kaput ? Ja? Nein ! Dummkopf !),藏家即是一位非中國的亞洲藏家。這不是白立方第一次接觸亞洲藏家,馬洛透露,之前也有別的亞洲藏家買了他們旗下的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

「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將中國變成西方藝術的天下,而是為了讓雙方能進一步對話」,馬洛表示,「雖然我們一開始的目標,仍大體以英國當代藝術為主打,但也不排除中國藝術家。」對於經營中國當代藝術,白立方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他們唯一代理過的中國藝術家是張洹,曾為他在2009年舉辦過個展「豬剛強」。

當喬普林在1993年在倫敦蘇活區(Soho)設立第一間白立方藝廊時,只是一個位於二樓、面積四平方公尺、用來展示當代藝術作品的小房間,被視為當時全歐洲最迷你的展場之一。之後,白立方成功推動英國YBAs風潮,版圖也日漸擴大,如今,白立方已是一個擁有100多位員工的重量級藝廊。

位於藝術市場的金字塔頂端,白立方藝廊對大環境的評估有不一樣的看法。根據《衛報》的報導,英國近年來經濟低迷,許多倫敦之外的小藝廊都被迫拉下鐵門(最新近的例子是位於格拉斯哥,10月初歇業的達拉斯藝廊(Sorcha Dallas)),這讓白立方在今年的大舉擴張,看來很耐人尋味,也多少顯示了藝術市場的難以捉摸。「藝術市場的最上層,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比較少受影響的原因」,馬洛解釋道,「倒是,在經濟情勢最險峻之際,有時候反倒是思考擴張的好時機。」

【《典藏今藝術》2011年12月號;訂閱 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台南婚禮佈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