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分享七種插花的方式

一、階梯式:好似一階一階的樓梯,每一朵花之間有距離,但不一定等距離,只要有一階一階的感覺即可,以點狀的花材較適合。如:玫瑰、康乃磬、菊花、 耳朵火鶴、鬱金香……等都可。可在底部做階梯的插法, 也可挑高插成一組。每組至少要2朵以上組成,且盛開的置於最低,較小含苞的插在上頭。
二、重疊式: 花店 業者說只要形狀表面是平面的葉或花,都可以用此技巧表現。如:銀河葉、本瓜葉、電信蘭葉、笑蓉葉、太陽花、向日葵、切片的玉米……等都可重疊,每片空隙較 小。它的插法通常是置於最底部覆蓋海綿,或者單獨表現葉片重疊的美。插時應注意葉片面積大的重疊面積也大,面積小的重疊面積也小。
三、堆積式:花店業者說堆積的特色是花材多或顏色多;有規則的起伏形狀好似一波波的海浪;花梗短,花與花之間沒有空隙;使用花材則以點狀、塊狀為佳。如:玫瑰、康乃磬、星辰花、孔雀花、菊花、苔草……甚至石頭皆可,適合作底部顏色的表現。
四、焦點:焦點是作品裡最明顯突出的點,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極醒目。單面花形才有焦點,以形狀特殊、色彩、花朵較大者為佳;如果花朵小則量須多,才能形成焦點。如:香水百合、姬百合、孤挺花、天堂鳥、鶴蕉、 夢幻蕉、蝴蝶蘭……等,都可作為焦點花材。
五、組群式:此種技巧適用於各種花形,只要將同種類同色系的花材,分組(2枝以上)、分區(一個區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組群表現),但每一組之間需有距離。 花的長度可高可低,視造型而定,以點狀或線狀花材較適合。如:玫瑰、康乃馨、太陽花、火鶴、繡線、天鵝絨、夜來香……均可。
六、群聚式:3朵以上的花或葉,以綁、捆的技巧集合成一束,表現出花梗集中所形成的強而有力的線條,和花朵的團狀之美。以花朵呈點狀或霧狀且花梗挺直的花材較適合。如:玫瑰、康乃磬、太陽花、向日葵、金彗星、蘆筍草……等皆是。
七、平鋪式:“平鋪”就如字面所示,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平”的,沒有任何的高低層次,所以它是底部覆蓋海綿的技巧之一。為求變化,可使用各種不同的花材,只要看起來是一個平面即可。

(摘自: 網路花店 討論區)



參考文獻:
1陳少愛 1994 教會插花藝術
2梁靈剛 崇拜環境藝術-花藝佈置
3潘凱玲 教會節期插花藝術

資料來源:健康生活部落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20.htm





 台南婚禮佈置

巧用鮮花來增添客廳的運勢

客廳中應擺放最有視覺效果、最昂貴的植物,數量不宜多,植物的選擇應注意中、小搭配,並應靠角放置。

花店 鮮花也能給家居增添活力和能量
鮮花具有強烈的風水效應,其色澤與外形會影響住宅的氣能,凋謝枯萎的花朵會有負面的影響,必須每天勤於換水並裁剪花莖,使其功效持久。同時注意最好不要使用乾花。

植物氣質與主人的性格和室內的氣氛應相協調
花店客廳佈局應避免將雜亂的綠色植物或普通的觀賞花卉零散地擺設在客廳的窗台、壁爐及電視機上等位置,過高的房間可利用吊籃與蔓垂性植物使其顯得低些。較底的房間可利用形態整齊、筆直的植物使其看得高些。

植物平衡的比例也很重要
葉大而簡單的植物可增加客廳富麗堂皇的裝潢,而形態復雜,色彩多變得觀賞葉植物可使單調的房間變的豐富。葉小、枝呈拱形伸展的植物可使狹窄的房間顯得比實際更寬敞。

養花容器與擺放方位
花店玻璃花瓶宜用於住宅的北部。球形的花瓶宜用於住宅的西部或西北部。高深木瓶宜用於住宅的東部或東南部。錐形花瓶宜用於住宅的南部。陶碗宜用於住宅的西南部或東北部。

四類花卉不宜親近

夜來香:晚間會散發大量強烈刺激嗅覺的微粒,對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危害太大。花店松柏類花卉:散髮油香,容易令人感到噁心。夾竹桃:花朵有毒性,花香容易使人昏睡,降低智力。鬱金香:花朵有毒鹼,過多接觸毛髮容易脫落。

(摘自: 網路花店 討論區)



參考文獻:
1居家環境布置的技巧
2邱怡甄 2008 綠色居家佈置
3家居周刊

資料來源:搜尋行銷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9.htm




花店外送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送花給國外朋友該注意的事項

.印度和歐洲國家,玫瑰和白色的百合花,是送往生者的虔誠掉念品。
.日本人認為蓮花是人死後的那個世界使用的花。送菊花給日本人的話,只能送只有15片花瓣的品種。
.拉丁美洲,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只有往生了才會送一束菊花。
.墨西哥人和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在法國,黃色的花表示不忠誠。
.德國、瑞士送朋友妻子或普通異性朋友,不能送紅玫瑰,因為紅玫瑰代表愛情,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德國人認為鬱金香為"無情花",送鬱金香代表絕交。
.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菊花象徵悲哀和痛苦,不能作為禮物相送。
.俄羅斯、南斯拉夫等到國家送花必須送單數,雙數花朵視為不吉祥,羅馬尼亞人什麼顏色的花都喜歡,但送花時送單不送雙,過生日時則例外。
.百合在英國和加拿大中代表著死已,絕對不能送。

(摘自:網路 花店 交流站)



參考文獻:
1黃桂美 2001 實用國際禮儀
2鄭麗園 2000 禮儀寶典
3吳淑芬 1997 花的奇妙世界

資料來源:榮光之荒鷲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8.htm





氣球佈置

訂花的三步驟花店代客送

美麗新體驗
花束 和盆花,是網路 花店 最常接受訂購以及 花店外送 的花禮款式。而利用鮮花設計出來的花禮,不論豪華、前衛、樸實、簡約,透過花的生機,往往能為你的人際關係、感情世界、或是生活情趣加溫增色。此外,蘭花 盆栽、綠色植物、組合盆栽、花籃花圈…也都在花店中有不錯的賣相。而這些花禮不但絕對新鮮,並且更是美麗、歡迎你親臨鑑賞和採購。

◆訂花三步驟 花禮代客送
網路花店 銷售的花卉,無論品質和服務都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原則。 明白訂花三步驟,您也就可以更輕鬆愉快地和花店打交道:
1.在送花日前1~2天先以電話或傳真和花店預訂。但送花到國外則要提早3~5個工作天。
2.訂花時,一定要詳細且正確提供花店以下資料:收花人姓名、地址、連絡電話、送達花禮的最佳時間、卡片的上下款及內容、花禮的款式、顏色和價位。
3.言明付款方式並依約付款。
只要一通電話,不消2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你的送花大事。

◆花禮的日常保健
不論盆花、花束都是鮮花,即使她們只有短暫的5~10天欣賞期,但也值得您細心呵護:
1.收到盆花後,選擇適合的地方放置;而花束則讓她靠牆邊或放在花瓶中站立起來。
2.每天加入1~2杯(免洗杯)的清水在盆花的插花海綿或倒入花束的把手部位,維持花卉的吸水性。
3.必要時可加保鮮劑。
4.隨時摘除枯萎的花朵及百合花的咖啡色花蕊。

◆花後處理輕鬆做
花朵凋謝、花期結束了,該怎麼做,以達到垃圾減量、環保再生好資源呢?
1.將花束的緞帶、包裝紙小心拆下、保留、不要破壞,並取出全部花朵。
2.若是盆花,則直接將花由海綿中拔除,並將花器清理乾淨留下備用。
3.將花朵剪成小段丟棄;海綿則壓扁出水後丟棄。
4.日後用緞帶及包裝紙來包紮禮物盒、居家裝飾,或將竹藤籃、花器盛裝水果、點心、小雜物,效果一極棒。



參考文獻:
1高淑貴、賴爾柔、王琇麗、鐘信忠 1986國人花木消費型態之研究
2採花後處理及保鮮技術探討
3林棟樑 1995 花卉保鮮技術

資料來源:flower25418088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7.htm





 花束

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二

【寶瓶文化/提供】

張醫師和護士不知道什麼時候已退出房外,卓越的手著迷地落在丁字褲頭,輕撫兩側的黑珍珠扣環,努力抗拒自己熊熊燃起的慾望。他的唇抵著陳海華腰間白皙的肌膚,低低地說,為了更接近完美,他們都必須忍耐。陳海華輕輕爬梳他濃密的頭髮,側身望向鏡中的自己,兩瓣渾圓的翹臀像被細繩輕巧地從中托起,再隨意的站姿都顯得撩人。她已經不記得它們之前生得是什麼模樣了,陳海華十分滿意這樣的成果,對著鏡子一看再看,像是穿上了一件妥貼合適的新衣。他們的視線在鏡中交集,卓越對她說:

「我想像妳穿著白色的緊身裙,披著半透明的白紗,長長地拖在身後,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就這樣失了魂似地,跟在妳身後,撿起那片紗,慢慢地、慢慢地纏在手腕上,把妳拉向我的懷裡……」

他一邊說,一邊深深地吻住她,將所有的熱情灌注到她的唇舌間。陳海華激動地回想這個場景,盛大的海灘派對是他們婚禮計畫的一部分。如果按照時間表走,明年此時,她的夢幻婚禮就能如願舉行了……

胸前的痛感深深地埋在定型繃帶下,將她拉回了現實。

她不自覺將手伸到床頭摸索,想拿手機看看現在幾點了。一碰到冰冷的雕花玻璃,她才想起手機早不在身旁,小櫃上只有電視遙控器。卓越睡前打電話跟她道晚安,都是由護士小姐拿內線電話進來的。除卻了不必要的干擾,她才能一邊專心地休養,一邊計畫婚禮。卓越總是體貼地為她著想。陳海華也的確覺得這兩個月來她少了不少煩惱。從前只要電話一響,她便得抓緊時間接起電話,深怕錯過了任何通告或試鏡機會。有些時候,好機會一漏接,是不會再響第二次的。

她拿了遙控器,開了電視,是某個名人的個人脫口秀時間。陳海華想,原來已經晚上十點多鐘了啊。診所裡的電動窗板總是捲下的,遮擋了外來的光,讓她渾然不覺日夜的輪替。其實卓越不在身旁的日子,每一天都嫌長。他來的時候,會陪她到頂樓的私人花園走走。要是天氣好,陽光也不太強烈,卓越便會吩咐他的管家把兩人午餐設在爬藤玫瑰花架旁的草坪上,就像他們在巴黎初識的時候一樣。

粉白色的玫瑰叫作瑪梅森的回憶,Souvenir de Malmaison。卓越說他特地從法國重金禮聘了景觀設計師和花匠,讓花藤密密繞著拱門生長。養得好的話,明年空中庭園的六個邊角,都有一道薔薇門了。一出了薔薇門則是觀景台,城市風光盡收眼底,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卓越還想在如茵的草坪中央建一座圓形噴泉,問了陳海華的意思。他說:「就當作一個小小的結婚禮物。如果妳願意,噴泉中央的女神雕像,就按妳的身體和臉蛋來訂製。」

這是在她墊高了鼻梁那次手術後說的。卓越帶了一個黑絲絨面長型小禮盒來送給她。陳海華解開紅絲帶,是一副手工訂製眼鏡。黑晶的木框裡透著琥珀似的紋路,寬大方正的鏡框正流行。陳海華戴上去,挺直的鼻梁完美地撐住了鏡架。她眨了眨上次植好的長睫毛,雙眼皮已經自然得看不出手術痕跡,深邃的眼影在鏡片後若隱若現。陳海華覺得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卓越從身後環住她雙肩,說:

「設計師告訴我,近來越嫵媚的女人,越流行沾染點女學者風情。原本我不信他的,妳這樣一戴,我完全就明白了。」

那副女學者鏡架,著實讓卓越特別興奮。那一天下午他並未按原訂時間離開,而在診所套房裡和陳海華纏綿許久。陳海華一絲不掛地騎在他身上,應卓越要求,就只戴著那一副眼鏡。卓越捧著她的雙臀衝刺,臉色漲紅,五官隨快感越來越糾結。他感到過度刺激時便張開眼,看一眼陳海華只微幅蕩漾的雙乳。這一秒鐘的分心讓他得以離開爆炸邊緣,捲土再來。

那個下午和卓越做完愛後,陳海華全身汗濕,長髮一綹綹黏在頸間。她伸手去撥,半支起身子,略帶嬌嗔地埋怨:

「今天你怎麼回事……弄得我都累了。」

卓越吻吻陳海華的額頭,拿下了擋在他們之間的眼鏡,往床頭一擱,說:

「下星期開始豐臀手術後,我有好一段時間不能碰妳了。」

陳海華那時還不知道,在身上動刀是多麼折騰人的事。張醫師是全國時尚整形手術的權威,替她擬定了漸進式的手術計畫。經討論後,決定先從臉上的幾個小手術開始做,再進行身體的部分,一步一步按他們的藍圖改造,最後做其他的修正。為了讓呈現的結果如預期般完美,陳海華答應待在診所三個月,讓專業的醫護小組二十四小時為她服務。為此陳海華也暫時徹底放棄了她的演藝事業。

說是不見起色的演藝事業恐怕還比較恰當!陳海華悶悶地想。



※延伸閱讀:‧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一‧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三‧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四

【更多內容請見《寶瓶文化》】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台南花店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一

【寶瓶文化/提供】

書名:名媛練習系列:Island 164定價/頁數:$230/192頁出版日期:101/03/27類別:華文中篇小說

作者簡介:

周丹穎,生於台北,童年回憶封存在這城市的各個角落。如今也到了台北懷舊風一吹,心裡會一震的年紀──然後不知不覺便哼起「台北的天空」。

十六歲初訪歐洲,自此不斷回訪異鄉,學習語言。從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負笈巴黎第八大學,窮究文學作品的電影改寫,直奔絕境。數年後獲法國文學博士,開始了學界生涯。經年在數種外語間流轉,閱讀、寫作、研究、翻譯以及教學是她在巴黎的日常生活。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翻譯獎等。著有《飄浮的眼睛》、《前夏之象》及《英瑪,逃亡者》。近作〈漂流之家〉入選2010年度小說選,續集〈秋光之都〉已發表,第三部曲則尚待令她心神為之一亮的突破。

《名媛練習》是她的第四本書,面對鎮日鋪天蓋地、不請自來的影視新聞,她有話要說。

周丹穎Blog : http://blog.roodo.com/choutanying/

內容簡介:

這世界,總是有更高的遊戲規則。愛情死了,她卻活了。一部關於豪門潛規則,充滿愛情機鋒的小說。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吳鈞堯(幼獅文藝主編、作家)、孫梓評(自由副刊主編)、郝譽翔(作家)傾心推薦!

她的愛情如魂如魄,卻也不乏計量。她的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

這樣一個男人,讓女人甘願承受最錐心的痛苦;這樣一個世界,讓女人願意為「完美」的男人,付出一切。

就像一般女孩,愛情讓她怦然,但她的愛情,又比一般女孩,多些不同。再尖銳的痛楚,她也能咬牙忍住,就像人魚公主為了王子,她也為了心愛的人全然付出。但按摩師的出現,卻在她的人生丟下一顆炸彈。她們開始密謀。計畫成功了,她卻掉入地獄。「面對鎮日鋪天蓋地、不請自來的影視新聞,她有話要說。」這是周丹穎的書寫初衷,但藉由小說家出色的功力──流暢無礙的文字、緊湊明快的敍事節奏、鬥智般的心理刻劃與轉折,她其實給了我們更多,那是家庭烙印下的暗碼、社會對女性的物化,而伴隨著價值觀的崩坍,後者以更細微、更理直氣壯的方式,大搖大擺的長驅直入我們的生活。

術後

麻醉藥漸漸退去後,熟悉的痛感一點一滴回滲。

陳海華睜開雙眼,辨識出清一色純白的簡約設計,出自名家之手。角落一張三足的金屬躺椅曲曲折折地在空間中延伸,既像老木,也像藤蔓植物。那是卓越來訪時坐的位子,是他為他投資的這間私人診所特別訂做的,僅此一張,擺設在頂級貴賓房裡。陳海華對那張椅子總有股說不出來的不安全感,雖然卓越總跟她保證它的整體結構有多麼符合人體工學,連椅墊都不用安就很舒適。

陳海華依稀曾在夢裡試坐了一下。在那場惡夢中,她才輕觸到椅沿,便摔得七零八落,把身上剛做好的部分全給摔壞了。她驚慌地叫了出聲,為此還驚動了值夜的護士。

這個惡夢或許來自她的想像,可能是在她剛做完豐臀手術的時候吧。那是她第一個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手術後她睡睡醒醒,腫脹發熱的臀部讓她睡不安穩,醒來之後卻又恨不得昏睡過去。時間在臥床之中一段一段滑過,沒有可資辨識的標記。陳海華知道醫師和護士來來去去,卻很少有機會跟他們說上話。有時她清醒了,聽到他們在向卓越做簡報,她抓緊機會問的問題總是:「還要多久才能驗看?」這問題只有卓越在線上或是在場時才會有明確的答案。「再兩週,目前恢復良好。」張醫師向她保證,效果絕對讓卓老闆滿意。

張醫師也的確沒讓人失望。陳海華記得卓越那次來驗看,白屏幕上投影的照片是他心目中的完美臀型。卓越隔著一段距離對照看著術後成果,臉上已漾滿笑意。他坐在那張三足躺椅上,柔聲喚她過來。陳海華走到他面前,轉過身,讓他能夠親觸她粉嫩圓翹的新臀。他捧著緊緻有彈性的臀緣,雙手微微顫抖著,以一種感動的嗓音,對她說:

「寶貝,謝謝妳肯送我這樣的禮物。」

看到卓越讚許的真誠表情,陳海華覺得兩週來的辛苦不算什麼了。卓越常對她說:「我認識妳的時候,就告訴我自己,這麼美又溫柔的女孩兒,我一定不要放手。」



※延伸閱讀:‧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二‧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三‧嫁入豪門的遊戲規則/《名媛練習》--四

【更多內容請見《寶瓶文化》】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花店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英國DV8肢體劇場/深入探討伊斯蘭教 就是要「事實」!

【文字/俞秀青(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英國DV8肢體劇場Can We Talk About This?



















Can We Talk About This?深入探討英國所發生的伊斯蘭教法問題,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課題。圖中舞者Hannes Langolf。(Fiona Cullen/攝;2012高雄春天藝術節/提供)

近來,台灣的舞蹈天空很政治!三月以色列的「謝克特現代舞團」以搖滾爆發的《政治媽媽》撼動觀眾感官,四月英國DV8肢體劇場(DV8 Physical Theatre)最新力作Can We Talk About This? ,再度衝鋒陷陣、語驚四座,挑戰恐怖主義對人權的蔑視、宗教抉擇的約制與言論自由的禁令。

讓觀眾從位子上跳起來的事實!

DV8肢體劇場創立於一九八六年,廿六年來該團已經推出十六齣作品,以及四部由舞台製作改編為舞蹈電影的得獎影片。DV8肢體劇場如同和其團名發音近似的“deviate”,專以偏離、脫離常態的主題內容教人折服。政治、兩性、愛情、暴力與宗教都是DV8擅長處理的議題,其肢體特色融合爆發力與日常生活的動作,且經常帶入幽默又諷刺的戲劇情節或文本。

具有心理學學位的編舞家洛伊.紐森(Lloyd Newson),原籍澳洲,心思細密又帶著高度敏銳批判的犀利眼光,總是挑戰禁錮的他,曾在接受本刊雜誌訪談中開宗明義說:「我要的是事實(fact),充滿挑戰性,能讓人從位子上跳起來的事實!」

洛伊.紐森的特立獨行與在舞壇上出名的「怪」是眾所皆知的,他從不宣傳自己、更不給拍照。每個作品的創作過程要花很長時間做功課、訓練、田野調查、發展結構,平均每兩、三年才會推出一部新作。

他說,創作只因自己「有話要說」!即使別人獻上更多的經費,他照樣謝絕。紐森絕不滿足於世俗的美感認知,他認為非理性情感對人類乃至藝術都是不可或缺的,他要殘酷地挑釁階級禁忌、顛覆大眾習以為常的唯美主義,並且掀開被蒙蔽的底層慾望,及對抗社會的虛偽、媚世阿俗。

聳動議題、舞蹈影片富盛名

DV8創團作品《我的性,我們的舞》My Sex, Our Dance(1968)將紐森及當時伴侶查納克(Niger Charnock)的同性戀生活呈現出來,在當年HIV及AIDS還模糊不清的年代,此議題已夠令人驚駭。《黑白人的死亡夢》Dead Dreams of Monochrome(1988)則探討連績殺人犯尼爾森的內心轉折與衝突。《男人上男人》MSM(1993)公開窺視公廁的同性交媾。《曲意承歡》Bound to Please(1997)以六十七歲的女主角戴安娜(Diana Payne-Myers)和年輕愛人的老少配震盪觀眾!

在一九九○年代,這些主題著實讓觀眾瞠目咋舌。近年作品《就是愛現》Just for Show(2005)結合舞蹈、戲劇與多媒體裝置藝術,諷刺當今社會注重表面美、輕視內在美的通病,也是該團之前唯一曾經來台的作品,在台北上演時引起轟動,票券全部售罄。

DV8肢體劇場除了擁有聳動性的議題之外,此團舞蹈影片的廣泛流傳也是令他們遠近馳名的主因之一。一九九一年DV8成立影像製作部門,隔年推出《怪魚》Strange Fish(1992),敘述人們逃離孤獨的恐懼感。《阿奇里斯進場》Enter Achilles(1995)以英國酒館為場景,諷刺「男子漢」的偽裝,在暴力、激進下檢視男人逞強好鬥下的虛弱無助與矛盾。《生存的代價》The Cost of Living(2003)論述社會如何丈量個體的價值,其中肢障舞者的表現令人驚嘆。這些影像DVD在英、法、德國及美國等電視台播出,為舞團知名度推波助瀾。

我們真的能談嗎?

DV8來台作品Can We Talk About This?,主要探討伊斯蘭教的言論自由、審查與著作自由等議題。舞作名稱一語雙關;表面上像口語話的「我們可以聊聊」;但也反諷著,這事我們能談、可談嗎?

從一九八九年小說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的《魔鬼詩篇》被焚毀,到二○○五年電影製片人提奧.凡高(Theo Van Gogh)謀殺案,以及引起爭議的《穆罕默德漫畫》等新聞,DV8肢體劇場在此作中,將檢視這一連串事件如何影響多元文化政策、新聞自由及藝術審查制度。

這些當代事件在全世界皆引起巨大震盪,特別是穆罕默德漫畫不僅令數以萬計的人上街示威抗議,並且引起基督教與回教爭戰,在無數的縱火暴力衝突中犧牲了近百條人命。即使有這些前車之鑑,紐森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將伊斯蘭教議題帶入劇場大肆分析批判,他的勇氣無疑是令人佩服的!

紐森藉此作深入探討英國所發生的伊斯蘭教法問題,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課題。大英帝國在殖民時代擁有世界上近四分之一土地,是全球第一個工業化、施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它保存多元文化融合特質,其中不乏信奉伊斯蘭教的居民。當代的英國在政治、法律、生活上,都有伊斯蘭教法的干預,且被這股力量影響著。此教法對伊斯蘭女性有諸多不公平之處,當穆斯林婦女向英國求救時,英國人以尊重多元文化為由不肯介入,任由穆斯林婦女被其文化的不公平法律之殘害事件一再發生,但若有人為她們發聲時,便會遭到英國或境外的伊斯蘭教徒恐嚇迫害,促使英國政府必須派警察保護這些人,並且要求他們噤聲,而涉及言論自由被箝制的問題。

這次的舞台設計切入寫實的日常空間,牆壁成為塗鴉記錄的宣洩出口。舞者們多數邊說邊做動作,但動作和口語內容並無絕對關聯。每位表演者的口條清晰可辨,他們中性地陳述事件,肢體上亦較少過往作品中耗竭精力、逼近危險邊界的高能量動作。表演穿插受害當事人的錄影與錄音,以強化事件的真實感與觀眾對這些事件的感受強度。紐森並不以單一層面來探討事件,舞作中也直接控訴西方世界:「不能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他們的言論、所作所為,會帶來後果!」此作以打擊種族主義、種族歧視,促進跨文化理解,讓全球化的當代社會更明白人權與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DV8肢體劇場的深度探討,值得我們省思!

高雄春天藝術節—DV8—Can We Talk About This?

4/14 19:30 4/15 14: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INFO 07-2225136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2年4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花束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爆紅不因「大仁哥」 是依循「歷史經濟法則」!?—烏克麗麗旋風席捲全球

【文字/李秋玫】





















風靡世界的烏克麗麗。(林韶安/攝)感覺到了嗎?一個神秘的樂器正吹起了旋風!

從歌手盧廣仲、梁靜茹、Hebe的演唱會上,幾乎都可以發現他們用來伴唱的樂器從吉他轉成了烏克麗麗(Ukulele)。這個小巧可愛的樂器,被遭受火吻的Selina用來做手部復健練習,而多年前紅極一時的雙人組「優客李林」,都是以其諧音作為團名。

烏克麗麗旋風不僅席捲流行歌壇,這幾年舉凡網購、夏令營、才藝班、社區營造,都有為因應民眾詢問開設的課程。專賣店遍布北中南、教學網誌突破百萬人瀏覽,連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為中國央視「春晚網路直播」錄製的節目中,自彈自唱賀龍年的影片,拿的伴唱樂器都是烏克麗麗。

烏克麗麗爆紅 全球陷入「烏來瘋」

為什麼這個樂器突然爆紅?許多人認為是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推波助瀾!劇中深情的草食男李大仁,在播出拿著烏克麗麗彈唱〈我不會喜歡你〉一集之後,網路上打聽樂器、找樂譜、洽詢課程的留言迅速塞滿知識網,而該首曲子的烏克麗麗樂譜也拜「谷歌大神」之賜而滿坑滿谷。據音樂教室透露,只要是以烏克麗麗混飯吃的老師都會被要求得教這首「李大仁之歌」,連樂器行中的「李大仁款」烏克麗麗都超級熱銷、導致缺貨。

然而,真的是李大仁惹的禍嗎?恐怕不只是這樣!YAMAHA(功學社)音樂教室三年前就開課,學校社團早已成立,就連新竹的烏克麗麗推廣中心都比偶像劇還早開跑。國內不說,鄰近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兒童節目裡,插畫家木原庸佐製作的毛線娃娃團體「U900」二○○九年就成立,兔野U和熊野900所組成的虛擬樂團發行專輯、拍攝MV,更仿效許多歌手在聖誕節應景發行CD,可愛的模樣和樂音正是療癒系作品的最佳選擇。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烏克麗麗的爆紅現象,可能是「全球性」的!二○一一年《時代雜誌》語出驚人地指出一個現象——銷售Lanikai品牌的烏克麗麗公司:Hohner Inc.在二○一○年的銷售量足足比之前成長了百分之三百!對此,公司的市場營銷和銷售總監Scott Emmerman也肯定地說:「從小城鎮、大城鎮、城市、鄉村,銷售量在各地方都在成長。」

便宜又易攜易學 蕭條年代反而大流行

但是,為什麼突然流行?根據Hohner公司的研究,在廿世紀二、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有兩種樂器的銷售卻是按年升幅,一個是口琴,另一個,就是烏克麗麗。而這兩項樂器都有相同的特點,那就是易學、便宜又便於攜帶。但也因為如此,Scott Emmerman也同時宣示了一個令人無法否定的事實,那就是——歷史正在重演。

沒辦法改變大環境,但至少可以想辦法找尋快樂。如果一輩子想找一種樂器陪伴,那麼烏克麗麗必定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只有四條弦、兩個八度的烏克麗麗,入門快、成就感高,不用懂樂理、不用學看譜。有基礎的三、五分鐘即可上手,有心的人找網站教學,看影片就能學得會。大人來學簡單易懂,對小孩來說不用怕手指不夠大、不夠有力,是少有可以全家一起學習的樂器。

真正彈奏起來的吸引力更大!烏克麗麗就像小孩一樣,抱在懷中的大小差不多,聲音也都是高頻的。由於定弦兩邊高中間低,演奏時不管往下刷或往上刷,都是高音先出現,因此怎麼彈都會出現亮麗的音色。輕便又小巧的造型,讓彈奏者不需使用背帶,用手臂夾著就可以站著彈奏。最重要的是,它便宜的價格,是能夠使人付諸行動擁有與學習的一大誘因。

彈法可繁複表現更多樣 烏克麗麗讓你不可小覷

由於烏克麗麗好學易懂,許多人自然將它與玩具畫上等號。然而,這項樂器不僅可以彈到很繁複的指法,在各地方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素有「烏克麗麗之神」美譽的夏威夷美日混血兒Jake Shimabukuro將流行、古典、爵士甚至佛朗明哥音樂,都改編來用烏克麗麗彈,還自己編創許多膾炙人口的曲目;英國大英烏克麗麗樂團(The Ukulele Orchestra of Great Britain)以大樂團及室內樂的方式演奏經典曲目;土生土長的夏威夷歌手Israel Kamakawiwo‘ole(一般人俗稱的IZ)以悠閒的海灘風及陽光般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而近期也有業者發展出App軟體,模仿烏克麗麗的外型及演奏法,由iPad加上iPhone所組合的電子樂器「芙特麗麗」(Futulele)也將在四月份正式上架……無論國內國外、流行經典、插電不插電、改編不改編,這股風潮颳起的旋風正於各地帶給人們愉快與歡笑,你,感覺到了嗎?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2年4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氣球佈置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台北史博館李奇茂、鍾正山雙個展

【文.攝影/藍玉琦】

一位是出生於安徽、生長在台灣高齡88歲的李奇茂;一位是生長於馬來西亞麻六甲書香門第、祖籍廣東的華裔第二代年78歲的鍾正山,相差十歲的兩人皆出身學院也擅長水墨創作,都以人物造像聞名,為台灣與馬來西亞畫壇德高望重之前輩。兩人因藝術結緣,相知相惜情誼40年,3月6日至4月15日攜手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薰風藝遊──李奇茂、鍾正山雙個展」。



















李奇茂(右)和鍾正山二人相知相惜,情誼40年歷久彌堅。

李奇茂展出51件作品,從早期歷史人物到台灣生活景象的描述、意象造境等,無論是寫歷史人物〈李白醉酒〉、〈鍾馗〉以抒情懷,或是畫〈台北捷運〉、〈聞香臭豆腐〉等市井生活,李奇茂強調藝術與生活、情感的連結,若脫離了此基本精神「就是空洞!」經由創作他悉心完整地詮釋對生活的體會及對社會的關懷。開幕式中他強調要把台灣藝術的精神與美術史連結,現場有與會觀眾熱情建議說等十年後再來辦個回顧展,李奇茂回答:「沒有回顧展,只有創作展。」展中於2009年運用現成物等複合媒材所作之立體作品,突破水墨框架,表現藝術與生活連結性的作品,更可見其旺盛不受拘束的藝術創造力。展中,李奇茂〈春牛壯健大豐年〉(228×470厘米),氣勢雄健,為史博館目前典藏水墨畫單幅尺幅最大之作。饒富意趣的〈冬荷〉,主要畫面為一片空白,僅具左側一排款識,有著無聲勝有聲之感。這不同於傳統水墨的視覺呈現,也使得印刷廠的師傅在製作圖版畫冊時,大感疑惑,以為是原先的攝影片子壞了!〈夏荷〉則是遠看似是黑壓壓一片,近看則極富沉厚的綠墨暈染層次,感受到夏日荷葉之茂盛擁簇,以意象造境表述心象。

鍾正山此次展出早期至今30件作品,以人物為多。其深受嚴格紮實的中西繪畫基礎訓練,人物形象具幾何造型量感,筆法粗獷奔放洋溢著直率情感,並以抽象風格畫出鮮明多元的個性表現,融入南洋風土人文,充滿人道關懷,如:2005年〈和平共存圖〉將早期擅寫之虎注入新意念,以十三虎喻東南亞國協之和平共存等。他又被譽為「馬來西亞現代藝術教育之父」,先後在馬來西亞和中國創辦了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等五所藝術學院,對兩地的現代藝術教育作出貢獻。

李奇茂和鍾正山二人雖各自在異鄉成長習藝、然而同時接受吸收世界藝術思潮,融會東西,創造出獨有的自我藝術語彙;他們所經歷的藝術探索之旅,記錄了20世紀台灣和馬來西亞水墨畫壇藝術交流的重要篇章。

【《典藏古美術》2012年4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花藝設計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辭世

【文/藍玉琦】

2012年2月23日8時38分,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顧問、九三學社社員、著名書畫鑑定大家、書畫家、詩人徐邦達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壽101歲。媒體評述徐邦達的逝世,等於宣告了「一個鑑定時代的終結」。



















徐邦達(1911~2012),享年101歲。

徐邦達1911年7月7日出生於上海,字孚尹,號李庵,又號心遠生、蠖叟,浙江海寧人。他常言「鑑定是一門科學」,他將傳統的鑑定方法與現代考古學等方面的科學方法結合,在書畫鑑定界確立了坦承求實和科學嚴謹的學風。據北京故宮前院長鄭欣淼表示,1950年徐邦達被調到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今中國國家文物局)任文物處業務秘書。這個時期,徐邦達在北海團城參與徵集、鑑定歷代書畫,使3,000多件歷代書畫精品得到了有效保護,且後來均撥交給北京故宮,成為該院古書畫庋藏中的基本藏品。而經由徐邦達巨眼從拍賣界中購藏的石濤〈高呼與可圖卷〉、隋人書〈出師頌〉,和徵集珍貴的唐韓滉〈五牛圖〉、北宋郭熙〈窠石平遠圖〉、米芾〈苕溪詩〉、元趙孟頫〈水村圖〉等鑑定故事,皆為人津津樂道。並因其鑑定功夫,收藏界稱其「徐半尺」,表示徐老獨具慧眼,鑑定時常於畫軸展開半尺之際,已辨出真偽。

在當代書畫鑑定家中,又以徐邦達著作最多,有《古書畫鑑定概論》、《古書畫偽訛考辨》、《古代書畫過眼要錄》、《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歷代書畫家傳記考辨》、《重訂清宮舊藏書畫錄》以及大量的單篇論文,從各方面詳盡地對書畫鑑定進行論述。其中,《古書畫偽訛考辨》是學習書畫鑑定的必讀教材,而《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更是每一位書畫行家必備的工具書。目前集徐邦達60年心血、總字數達600萬字的《徐邦達集》已陸續出版。



















徐邦達除畫畫鑑定外,亦是書畫藝術家。

除鑑定之功外,徐邦達亦是收藏家與書畫藝術家。他自信:「一個好畫家未必是出色的鑑定家,而一個出色的鑑定家卻最好能自己學書習畫,明瞭前代書畫家作品的本質,才能進入深造。」他1958年贈北京故宮〈臨唐寅落霞孤鶩圖〉、1959年捐北京故宮清代金俊逸〈設色花卉圖〉冊等;1991年在台灣舉辦徐邦達畫展;1997年徐邦達書畫展在南京金陵藝術館開幕;2002年徐邦達與夫人滕芳更以其歷年所作書畫捐贈浙江海寧家鄉,2003年9月15日「徐邦達藝術館」在浙江海寧市落成開館。2011年「百年光華——徐邦達珍藏作品及藝術回顧展」在北京保利藝術館開幕,展出徐邦達多年來的收藏和創作生涯中的近百件作品,貫穿了他收藏與創作兩大脈絡。回首徐邦達的百年之功,請參閱本期〈徐邦達,走了──向七人鑑定小組的年代說再見〉專文,一同緬懷瞻仰這位時代鑑定巨眼,向大師致敬,揮揮手徐老一路好走。

【《典藏古美術》2012年4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會場佈置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分享春季的養花小常識

買花最重要的還是要會養,家的客廳和陽台當初也是擺滿了各色花卉,但由於不懂得照顧加上太懶散,好幾盆花都蔫頭耷腦,幾個奄奄一息的“重病號”急需救治。 花店 伺弄花草有哪些小訣竅,趁著逛花市的當兒,向幾位花農討教了幾招,花店列出來與大家分享:
1.春季花卉生長旺盛,蒸發量大,耗養多,因此水肥要跟上。每週或半月要施肥一次,澆水和施肥前要鬆土。
2.枯枝敗葉要及時修剪,一些藤本花卉要加支柱綁紮,使枝葉透光通風。
3.常綠花卉在發葉前換盆最易成活,要選擇陰天換盆或上盆。
4.蟲害要及時殺滅,特別是蚜蟲發生時要徹底殺滅。

近日在銀川街頭看到一些流動攤位在售賣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根莖,花草旁邊放著照片,照片上的每種植物都開著鮮豔、碩大的花朵。其實,這些植物根本開不出這些 花,是花販子在一些植物上插上茶花、月季、秋海棠等花朵後拍的照片,而許多路過的消費者被這些照片打動,再加上花販巧舌如簧的遊說上當者還是不少。在此, 建議大家買花前多學點花卉知識、 網路花店 向有經驗的人多請教,以防上當。
白鶴芋:是過濾室內廢氣的能手,對付氨氣、丙酮、苯和甲醛都有一定功效。
黃金小神童:大花蕙蘭與四季蘭素心的雜交種,花朵毫無雜色,被稱為“黃花素心”。
蝴蝶蘭:蝴蝶蘭喜高溫、高濕、通風半陰環境,生長溫度為18℃-30℃。
紅運當頭:又名鳳梨花,四季常綠,適宜家庭養植。
寶蓮燈:花形優美,粉紅色花序下垂,是野牡丹科花卉中最豪華美麗的一種。
君子蘭:能吸收大量的粉塵、灰塵和有害氣體,對室內空氣起到過濾的作用。
三角梅:我國南方地區十分常見,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才能開花。



參考文獻:
1台灣花卉園藝月刊
2林輝慶 1988 花卉欣賞栽培
3林郁汶 台灣玫瑰栽培與防治探討

資料來源:金融經濟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6.htm





花店外送

花店如何開發新的客戶市場

好的服務對網路 花店 經營至關重要,而隨著 網路花店 業近年來的迅速發展,我們發現這個“好”已經不僅僅意味著熱情和周到,它變得更具操作性,能帶來更大的效益,成為花店經營策略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本刊從 現在起陸續刊出的幾篇文章,僅反映幾個成功服務的側面。同時我們熱誠歡迎有相關經驗的花店人士踴躍投稿,共商服務大計。  
牢牢地“抓”住每一位買花的客戶,並且通過他們開發出更為廣闊的客戶市場,這是所有花店業者的願望。那麼該如何具體操作呢?香港的黃可宜小姐說出了香港花 店業的做法,一定會給你一些啟發。在香港,一些有心計的花店會讓每一位客戶都填寫一份表格,內容包括本人地址、電話、生日、家人的生日、買花目的、送花對 象情況,甚至這次買花的價錢等諸多問題。別小看這份材料,它裡面蘊含著無限商機。花店日後會在逢年過節和客戶過生日時,寄去卡片和鮮花,跟他建立起一種友 好關係。這樣,一方面客戶再需要買花時,還會第一個想到這家花店;另一方面,當客戶的家人要過生日,或其他需要花卉消費的日子即將到來時,花店就可以以朋 友的身份,打電話去提醒:又要買花了。根據客戶上一次的消費水平,再體貼地向他推薦同樣或稍高一點價位的花藝作品。這樣一直保持下去,將逐漸培養起客戶對 花卉的消費習慣,一次消費很有可能就被延續成終身消費。 
看看客戶送花的對象和目的,就有可能發現花店的新客戶。比如客戶送花給自己的商業夥伴,花店可以直接問一問對方:是否需要回禮?如果客戶送花給朋友,是慶 祝他們結婚還是生小孩?到明年的結婚一周年紀念日,或者孩子滿月、生日,朋友夫婦是否也需要買花?類似問題,花店都會用心,當把潛在客戶變為現實客戶後, 更多的商機又會隨之而來。要說明的是,這些業務順利展開還需要好的產品信譽和高技巧的交流。 
黃小姐強調,花店要講求信譽,客戶得到的第一次服務盡善盡美,以後的服務才有可能被接受。另外,從讓客戶填表格開始,到後來用各種形式不斷去“打擾”他 們,都要掌握一定技巧。若客戶進店買花來去匆匆,怎麼讓他填表呢? “留下名片或者聯繫方式,花店以後再寄表格,同時,一定要附一份小禮物!”黃小姐說,“客戶買花後,及時打電話詢問是否滿意。可能的話,聊聊家常,再不斷 地寄去祝福和問候卡片,當他逐漸對花店熟悉後,向他推薦產品,就很容易被接受了。這方面工作也是相當細緻的。” 
一旦一個穩定可觀的客戶群形成以後,花店的工作就好做了:淡季準備產品介紹,提前寄發給客戶,以優惠的價格讓他們預訂花卉,這樣,一方面當旺季來臨時,花 店在進貨、人手分配方面都將更有計劃和科學,另一方面也多少促進了淡季的消費。據說,香港一個小花店在淡季月贏利幾萬元是不成問題的。黃小姐說:“花卉消 費很多時候是培育的結果。”確實,打開思路,開發客戶市場,有效引導消費,花店將能夠達到理想的經營狀態。



參考文獻:
1花卉連鎖經營模式探討
2李皇照、江嘉瑜、何彩華 2000 台灣花卉電子商務網站內容之分析
3蒲郁馨 2005 花店消費者滿意度研究-針對綠灣生活花集為例

資料來源:nwohye的网络日志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5.htm




氣球佈置

紀實,一種卷入獄外的美學—關於張乾琦的《脫北者》(上)

【文/陳泰松】

自我有如他者的複本般活者。(註1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路徑

跟張乾琦會面,交談中話語的頓挫、遲疑、語焉不詳,以及對周遭警覺的神情,十足像是歷劫歸來,令人印象深刻。或許,這是我的過度聯想,但他從中韓邊境跟隨脫北者逃到泰國的驚險歷程,卻是理解他這次個展不可或缺的元素。這裡有兩點說明,第一,這段跟行是2007年《國家地理雜誌》的委託案,專題是拍攝脫北者這段逃脫過程。第二,所謂的脫北者是起自1990年代末,北韓因發生嚴重飢荒,引發人民逃離北韓的動力;這是一段隱密、危機四伏的旅程,最主要路徑是跨越中、北韓國界鴨綠江,一路從中國東北逃往南境,直抵寮國,跨過湄公河到泰國,並向警方自首,然後泰國政府以非法入境的罪名入獄兩個月,隨後依據外交協議將他們引渡到南韓定居。這段路程可能花上數週、數月甚至數年不等,張乾琦這次跟行至少有六名脫北者,花了九個月的時間。

表白

肩負報導攝影的職責,就算不是歷劫,也是歷險,不過當行動是以藝術之名,事情便變得複雜起來,因為這種身分不再是如報導者那般理所當然,也就是說,這裡帶有美學上的企圖,超出了純屬報導的功能。那是什麼美學企圖呢?最直接的回答是引用張乾琦本人說的話:

「我的作品代表了我關心的事情,他們都表現了一部分的我。我曾被問到我的風格是什麼,但我沒有所謂的風格。我在找尋的只是一個整體的經驗,一個我認為需要為它發聲的主題」(註2)

很妙的一段話;若他說「我就是脫北者」,這並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因為他與脫北者的朝夕相處,一起逃難,隨時有遭到逮捕的休戚與共,幾乎可被視為脫北者的一份子了(即使他的介入與拍攝曾引起對方的疑懼或信任危機),但當他說到「他們都表現了一部分的我」則顯得耐人尋味。這句話不是表面說詞,而是付諸行動的表述,從1992年起展開的幾個攝影計畫如《鏈》、《囍》或《紐約中國城偷渡客》等作都是,《脫北者》也不例外,皆可被視為張乾琦個人存在的某種寫照。這是走入他者找回自我的運作,更是投入外部、於他者世界中找出自我,是張乾琦所謂的整體經驗,並要為它發聲。對此,我們不能以紀實攝影的制式觀點來解讀,因為它無法有效描述《脫北者》的美學底蘊,反倒是德勒茲解讀傅柯(Michel Foucault)的域外(dehors)思想有助於討論的開展。

紀實,一種力



















張乾琦《脫北者》2011年錄像作品,擷自影片3分16秒。

首先,域外關係到力的體驗。雖說《脫北者》是雜誌媒體的委託案,但歷險過程卻把張乾琦捲入一個遠非拍攝所能比擬的生命狀態。這個捲入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是把自己以一種自願被捲入的方式投入域外。這裡所謂的域外是由諸多力所交織而成,有些是我們事先無法預估,有些則是明顯來自軍方、警方、線民、仲介業者(協助脫北者的地下業者)、人道救援組織與居中牽線的牧師等彼此相生、相斥的異質組成—而這裡當然也包括脫北者自身。在這組成中,我們還不能略去兩種跟張乾琦有關的力:任務雇主《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y)與他身為國際尊崇的專業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 Inc.)的會員。當然,當中更不能省除的是張乾琦本人了!

這是藝術家之力,單看他過去的展歷便可明瞭,其攝影的文化資本多少是累積在藝術展的美學脈絡上,《脫北者》也不例外。要知道,《脫北者》是屬於「立方計劃空間」的年度展演計畫之一,主題為「重建/見社會」(Re-envisioning Society),是由鄭慧華主持策展的,邀請了十組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分期展出,展期從2011年12月起至2013年2月底為止。再就展場來看,精心的影音佈置不是一般傳統的攝影展:從入口走到左邊展區,兩張攝影《偉大的領袖和敬愛的領袖》與少女《脫北者》(註3)各懸兩面牆,畫面彼此連成一條長帶狀,中間垂在地上,使政權與脫北者的兩相映照,形成一種統治結構的隱喻,暗指北韓政權的肅殺戮民,並呼應另外兩個對立的面牆,分別掛有《平壤凱旋門》與《平壤市區》。在這塊空間裡,觀者的身軀還會觸動感應器,啟動天花板上的播音系統,放送北韓主播李春姬的新聞播報,北韓旅遊嚮導向旅客解釋「38度線」,學生的愛國歌曲以及北韓人民大合唱「阿里郎」等表演節目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少女《脫北者》那張攝影,這些元素都是在這段跟行後的兩年(2011年)所製作的,是張乾琦去年到南韓探望過去共同逃亡的脫北者後順道到北韓所取樣的。在另一邊展區,我們看到《主體思想塔》、《平壤》兩張攝影,一張北韓地圖與紀錄片的播放,以及一個平台,上面擺放北韓書報、明信片與郵票供人參閱。再繞進裡面有一間放映室,放映《逃離北韓》的攝影式錄像,穿插著手機簡訊的畫面,簡述脫北者逃離的過程。

裝置,帶有跨媒介的修辭與後設語彙,就當代藝術來說實屬常見,但以張乾琦在紀實攝影界的盛名,這種跨類型的表現手法是值得正視的。這不是說紀實攝影結束了,事實剛好相反,在新聞與報導世界中,它持續發揮在影像上的社會功能。我們知道,張乾琦是為他者發聲的,肩負人道主義的社會關懷,十多年來在攝影實踐上的表現歷歷可數,獲得世界各地相關機構多項專業攝影獎與榮譽,有的甚至引起歐美政府單位的政策關注,成就有目共睹。但我想說的是,與其把它歸類為紀實攝影,更為貼近的視角無寧是把作品從類型論釋放出來,回歸到一個以語用學(pragmatic)層次來理解的紀實者:這個人,收錄現實。

使《脫北者》發揮力量的是紀實(documentary),它是一種力,也是被媒體機構賦權的力;但以張乾琦來說,這項操作不在安全距離上,而是把自身捲入前面提到的域外之中。進入報導現場,使自己成為事件的一部分,這種說法還過於簡單,只不過是基本態度而已,關鍵在於使自己捲入域外,並以存活在那裡的姿態從事紀實活動;在此狀態中,主客兩邊互為閃現,使自己融入被紀實者/他者的裸命裡。這也是進入他們的例外狀態裡,在此當中,人不受法律保障而有遭受宰制之虞,既處於無法的地帶,又在治理上受到非法對待,是被棄置的法外亡命,排除於法律所及的棄民。

※延伸閱讀:紀實,一種卷入獄外的美學—關於張乾琦的《脫北者》(下)

【《典藏今藝術》2012年4月號;訂閱 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花束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鍾文音──今夜,昨日重現 (上)

【文/翟翱】

《暗室微光》環繞著閱讀、攝影,與私房風景,鍾文音寫出光影皺褶的隱微部分,無人探勘的豐饒之處。閱讀此書不宜在光線覆蓋的房間,且將燈光轉暗,在寶藍色天之夕顏下,時間踮起腳尖倒退,昨日在今夜重現,那時犀牛還被當作獨角獸,孔雀開屏便成鳳凰……

Q.台灣百年物語三部曲在去年正式畫下句點,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有《暗室微光》問世,可否請你談談這本書的發想與成書經過?而我好奇的是,緊接在大部頭三部曲之後的《暗室微光》,其意義又為何?

A.其實《暗室微光》裡頭的作品,像是書評的部分,前後寫了有七、八年左右,這次藉著這個機會把它們統合起來,比較像是電腦檔案的整理,但其中多是跟愛情有關的書評。正因為如此,我刪去了其他比較無關的部分。我盡量避免使這本書看起來像是專業的書評。對我來說,那是知識的專斷,因此成書時刪去了很多思路清晰的滔滔論述那些會讓我像是高高在上的論者的文字。出書對我而言,是一種重新命名的過程,不是把舊的東西打包就好,而是以不同的視野回望過去,而我選擇的是比較感性的方式。

Q.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是閱讀所得介於心得與評論之間的文字,但卻是極其詩化的語言,而一旦使用了詩化的文字,它便難以負擔說解本事、品評高下的功能,你是如何將他人之書,編織成自我的再創作?

A.權威有一種魅力,但太多就是傲慢,正是我想要避免的。一般的書評,讀者必須跟上評者的腳步事先或回頭找那些書來看,才能了解評者在說什麼。吳爾芙有本《普通讀者》,但如果你只是普通讀者,其實很難消化這本書。因此,我不希望讀者去找我提到的那些書來看,那些書名只是有所本的來源,而不是驅動讀者的動力,裡頭很多都是抒情性的文字,因此讀者不須外求,不必重返文本。當然那是素材的再創造,我看出去的世界造就了那些文字的樣貌,正是以感性的眼睛,支撐理性的思維。

Q.如同你提到的,這種抒情的回望回望舊文本、老記憶屬於再創造,但可能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我在閱讀《暗室微光》的時候,會一直被不同的文字脈絡「干擾」,後來我才發現那是因為你常在文間抄錄他人的句子,因此文章的時空會被切開成好幾個,不知道這是否是有意識的寫作方式?

A.這可能還是我剛提到的,關乎你是否會想知道那些文本的出處,如果你想知道它們來自哪裡,可能就會受到干擾,想看到它們以外的全景。其實我選擇抄錄的文字,都是最鉤住我目光的片段,這些東西是我喜歡的,所以為讀者節選出來。但同時,它們也必須跟我的文氣相合。那是寫與被寫纏繞成一條線的狀態,他人被我寫入,而我以他人的文字寫出我自己。至於追求思路清晰的讀者,可能就會想再把這條線分開來。就這點而言,回到剛才關於這本書的意義這個問題:《暗室微光》可以說是休息之作。對我來說,這本書接續在三部曲之後,像是吃了安慰劑,也讓我重新回眸那些經典作者。當然有些作者,是你過了那個年紀後就不會再看或比較少去看的,例如村上春樹或張愛玲,但同時那些作品也就成了青春之書,保存了你的記憶,不只是關於那本書的內容,甚至是那時的光線如何、書哪裡被摺到,或哪裡有汙漬……。

Q.暗室,庶幾無光或微光,而微光又必定造就暗室,書名取自這兩個意義相似的詞,即是你在書中不斷強調的一種光線、一種氛圍曖昧的昏光猶疑室內,造就了光影的縐褶,而萬事萬物在這個時間區塊之中,似乎都美好了起來。這樣的魔術時刻對你個人的意義為何?

A.小時候我很怕黃昏,太靜了,所以常常回到家時,故意把書包丟得很大聲,製造些聲音。直到我開始寫作以後,才喜歡上黃昏。那種時候總給我「什麼都留不住」的感覺,但這不是負面的,因為體會到「什麼都留不住」,才會開始寫。我在淡江讀書的時候,常常能看到很美的日落,但再怎麼美,總會逝去。現在八里住家的夕陽是很美的寶藍色,我還會特定跑到窗前去欣賞,但為時最多不會超過十分鐘,你就可以知道時間有多短促。在那樣的寶藍色夕陽下,我會感覺自己是一個逆時的人,世界是這樣,而我總是逆向的。

Q.你在書中說:「攝影,一直是我的抒情,我的詩語。」很有趣的是,你將無敘事成分的攝影轉喻成帶有敘事功能的文字,攝影與文字,這兩種抒情的載體對你而言,有何不同?較之繪畫,又是如何?

A.打個比方的話,文字像是折磨的情人,繪畫像是童年的玩伴,攝影是舒服的情人。文字太需要敘事,它本身就是敘事,寫的時候腦袋得清楚。繪畫是在有限的框架中盡情塗抹,比如說顏料你可以整塊用下去,其實很有紓壓的感覺。繪畫跟攝影是比較偏向嬉遊的心情來完成的,但文字不一樣,以前覺得文字就是寫出來就好,不難,多年後才開始敬畏文字。文字需要溝通,所以不可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當然,台灣的美術教育減少了繪畫的樂趣,以前我在學畫的時候,知道光線從哪裡來很重要,但老師看到我的畫,都會問我:「光線在哪裡?」言下之意是,沒看到畫中的光線。我都很想回他說,因為我的心很黑!

※延伸閱讀:‧鍾文音──今夜,昨日重現 (下)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四月號330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花店外送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林書豪 會思想的運動員

【撰文/鄭乃銘】

喜歡林書豪。

喜歡林書豪不全然是他的球技。而是發現作為一位時下的年輕新世代、作為一位運動員,竟然能有如此好的品格與教養!

當這個社會越來越鼓倡無禮就是俏皮、自以為是就是酷、微博瀰漫個人肆意放矢的無理性言論、忠貞信仰日漸薄弱…之下,林書豪卻讓我們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宗教信仰所養成的人格厚度,這些都是多年來那些耀眼的娛樂及運動明星不曾帶給社會的倫理。

我特別喜歡富比士Forbes.com所登載的一篇【林書豪教給我們的10件事】文章。裡頭提到這位亞裔美籍的哈佛小子屢屢在球場建功之餘,他的人更也同時昭顯惹人省思的話題:一、就算沒人相信,你仍要相信自己。二、當機會來臨時,把握它。三、家人永遠是你的支柱,你也要成為他們的支柱。四、找到一個能讓你發揮的體系。五、別忽視現在可能就在你隊上的好手。六、人們愛的是你的本質,別試著成為某某人。七、保持謙虛。八、讓你身邊的人看起來也很棒,他們會永遠愛你。九、別忘了幸運和命運在你手中的重要性。十、全力以赴。

林書豪擁有哈佛大學高學歷,學的是經濟,卻在籃球運動找到自己一片天。但他總是把在球場上的成功,歸功於隊友、教練、家人與上帝,他的謙虛與在球場上的表現受到同樣肯定,也給向來講究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人極大心理震撼。當「林來瘋」重新喚醒眾人對籃球的熱情,我不知道那些又開始鼓勵孩子學習籃球、叨唸培養下一個林書豪的父母,是不是同樣會檢討自己對孩子的品德教養呢!

比較特殊的是,林書豪年輕卻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他加入尼克隊且能融入總教練丹東尼進攻體系;他讓林書豪以傳球助攻、主導攻勢為主,這樣的體系與勇士隊、火箭隊主張任意開火權完全不同,如果林書豪在上述兩個球隊裡,可能就無法能夠以己之長來貼合球隊的體系。可見,他與尼克隊的謀合,除了顯現自己的特長更也是出自個人性格厚實與合群的一面。一位運動明星的誕生,自然不是一夕養成,林書豪自然也不例外,而他更也證明這個世紀流行的是「會思想的運動員」,而不是靠肌肉蠻力來嚇人的運動機器!

林書豪的新聞,不免讓人想到立春過後的兩岸文化交流。

2006年,台北市就與北京市有所謂兩岸城市交流活動。城市對話,在歐美是個極度普遍又相當具有城市行銷概念的事情。只是,今年很大不同是在於北京市長郭金龍首度訪台就定調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在字面基礎定義上,其實是既籠統又形式化。不過,郭金龍參觀台北故宮、逛台北早市、到誠品書店買書、陪台北市長郝龍斌欣賞當代藝術798印象、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拜訪台灣電子媒體的作業…,這位充滿著活力的北京市長對於五天的訪問,以充滿驚奇又讚嘆台灣服務業的精細程度來做結語,認為這些經驗將會給北京未來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空間。但最令人感興趣在於北京這次選當代藝術為交流的主要亮點,此舉確實打破城市交流每每流於政治互利形式主義,說明北京政府這幾年對當代藝術態度上的巨大改變。

798,原是充滿著神祕氣息的軍工廠,只有數字代號。但因為藝術家與國外畫廊的進駐,從早年的荒涼到後來受到國際媒體的大力追捧,進而發展成為外國總統或使節到北京就一定指名要參觀的藝術廠區,挾外以自重;這句話確實是發生在798的最佳例句。也就是出於自發性,798到後來有政府資源介入,始終不斷發生著管理與原創的拉扯,但近十年的時間下來,中國的環境改變,誠幾何時當代藝術都能成為北京政府拿出來的現代人文資產!這是思想的變革,何嘗不也是現在北京執政者對城市行銷的時代思維。

798該憂慮的是,在越來越多政府資源介入,當代藝術濫觴的原調是否會變奏?但是,抽象的文化經驗化身為具體的城市行銷,也由不得不說北京政府很顯然也是一個懂得思想的運動員!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3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無為而「製」,創作人生─專訪裝置藝術家劉瀚之(2011年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

【採訪/江婉綾、陳雨君;整理/陳雨君】























積極奮發、求取功名是社會上普遍讚許的人生態度,但潛入生命的內在之流,由內而外形塑人生,也未必不是另一種存在美學。

劉瀚之 簡介



1982年出生,臺灣台北人。我在近幾年開始構思一些「物件」的製作:是依據人的心理、精神層面並依其「尺寸」而設計的「物件」。這樣想像的假設透露出我試圖將人的內在意識與物件的使用作一個虛妄的連結:人在長時間使用某個物件的同時,其內在的心理意識(在不知不覺中)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闖入藝術大觀園



我是到大學時才真正投入這個領域,那時我進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國北師重視思辨性和創意的系風,啟蒙了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這些學習影響到我後來的創作。在修課上,最初是選擇繪畫,到了大三開始選修錄像方面的課,在創作上受到一些老師的鼓勵,畢業後便決定去考研究所。





我想進入與創作有關的研究所,在因緣際會下考進北藝大的科技藝術研究所(簡稱科藝所)。研二快升研三時,學了關於機器的技能,一方面是我在錄像上碰到瓶頸,再加上我看到一些有趣的機械類作品,那種陌生感讓我想嘗試這類創作,於是開始慢慢摸索、學習動態的力學概念等等,然後再向老師或同學請益。



在科藝所的求學過程中,一開始也許是心態上太急、太多期待,覺得自己一定要有所表現,所以當時的創作狀態並不佳,常覺得沒靈感、有創作焦慮。由於當代藝術重視思辨性(亦即有核心思想),我的創作焦慮就是抓不到那個核心,或者做出來的東西和想像之間有無法接受的落差(落差可能來自技術上的缺乏)。但身處在藝術學院中,仍有很多資源可以學習,於是我試著調整創作和學習的比例,把學習的部分放多一點,去接觸其他不同類型的藝術。







獲獎讓創作變踏實



畢業後我先去當兵,退伍之後便開始找工作。曾經找過網路的美術設計、美編、學校助教,但因為不太順利,後來就靠接案子維生。2011年,我申請到一些藝文補助,便能花比較多時間在創作上。我得到「2011年台北美術獎首獎」的一系列作品,就是在一年的時間內,一件一件慢慢做出來的。





台北獎對我的幫助,首先展現在收入上,我獲得了一筆不錯的獎金;其次,由於北美館會在一年多後排定我的個展,我確定有一個要努力的短期目標,心理上會比較踏實。只是這個確定感仍然是短暫的,因為我無法確定更久以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在大學時期就知道藝術家這條路只有少數人能勝任,而且生活不穩定,但我仍覺得應該還是會有一些機會。





靠創作維持生活這件事,藝術家能掌握的不是很多,大部分的情況是很不確定。當代藝術年輕的藝術家中,收入比較穩定的通常是繪畫類的藝術家。其他藝術家幾乎不可能靠作品維生,起碼在35歲、40歲以前不太可能,大部分都要靠接案或申請政府補助,也有人會出去工作,在工作之餘才能創作。





不作為的作為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通常不是先想到要表達什麼再去做,而是先有畫面,是偏向直覺式的創作方式。我從生活體驗出發,並非根據特定目標,等到先做出一個系列之後,才逐漸看到這些作品的意涵。從這次獲得台北獎的系列作品,就能看出我一貫的創作脈絡: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2年3月號; 訂閱人籟論辨月刊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會場佈置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談關良的繪畫藝術

【撰文/莫一點】





















替人物點睛畫眼,畫作的成敗全繫於這一筆(CANS藝術新聞/提供)看關先生畫畫,我特別留意他的點睛技巧,而這個步驟一定留在最後才下筆的。因為他的作品往往水墨交融,若不乾透,便不易把劇中人物的看、瞟、飄、盯、瞄等的眼神點得傳神靈活。京劇精采之處正是在於「眼神」,而描繪人物的神情,除了動態之外,幾乎全繫於一雙眼睛。因為人物的情感-喜、怒、哀、樂等全憑眼神來表現。在欣賞關先生的作品時,要細心咀嚼他的點睛技法。無論用圓形、方形、三角形,或有時用橫塊、直塊,畫家都是一貫看所描繪的人物的需要,點出各種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神情。

也有幾次看到關先生把畫畫好後,沒有即時點睛,掛在牆上或放在畫桌上,經過多番面壁,再三思考,待意到筆到時才點下具有決定性的一筆或兩筆。關先生曾說:「八大山人很注重點睛的功夫,他寫的魚、鳥,是用誇張的藝術手法,黑而圓的眼珠使眼睛特別大,有時甚至是方的頂在眼圈的上角,魚和鳥的眼睛本來是沒有這樣的動態,由於這種突出的誇張描寫,增加了不少靈動性。」

關良先生的作品在動勢方面,用筆既符合動作規律,往往順勢而寫,筆到意隨,用墨方面濃淡得宜,層次分明,既有深遠感,又有厚實感,密切與畫面人物動態劇情相結合,充分表現人物的神情、動勢。

至於構思方面,是每一件藝術品在創作中,必須經過的一段艱苦的過程,文學上如此,繪畫也不例外,關先生的心得是:「最初的嘗試,多偏重於速寫和素材方面,這是創作上的原始依據,如畫『拾玉鐲』一戲,速寫的素材是畫三個人物,通過構思後,只畫兩個便夠了,把劉媒婆大膽省去,由於畫面減少了一個人物,因此筆墨既簡練,主題又更突出,劇情的表達方式也更加有力。」這就是繪畫上的「以少勝多」,要做到這境界,當然是從深思熟慮的「構思」過程中得到經驗。

關先生的水墨京劇人物畫,在創作上,吸收了古代石刻、畫像磚和傳統國畫的精粹,同時,又得到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師的指導和薰陶,再加上受梵高、莫奈、馬蒂斯、畢加索等西洋畫家的影響和啟發,形成獨特的風格。令人讚歎的是,他吸收了中外大師們的養料,而看不出他們的痕跡。這是不簡單的,也不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能辦得到的。

關先生的水墨京劇人物畫,畫中所捕捉的就是他們表演中最富畫味的形象,同時,有些似乎還比舞台的形象簡潔而又更集中。再加上那種「稚拙感」,從線條和筆墨中透現出來,浮泛於各式各樣的戲裝上,那花旦臉上的一點桃紅嘴唇,令人物更為嬌美。這是畫家積累多時的經驗和筆情墨趣,充分表現了某一齣京劇人物的感情。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2年3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會場佈置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祕教教主羅智成

【文/顏艾琳】

談起神祕,愛情是、單戀是、靈感是、詩也是。這些透過羅智成的手腦運動,抽象變成文字與圖像,愛情結合詩句的朗誦成為咒語,思念和書寫皆化為創作跟讀者間的儀式。羅智成於焉在眾人的喃喃唱誦、私相推舉的聲望情況下,晉升成一門暗黑且溫柔的異教教主。

讀者一群,都具異教徒的叛逆、不容世俗的才情或莫名其妙的孤傲,於是也喜歡上羅智成浮動的專情;不論他愛過幾個對象,詩裡永遠只有Dear R、寶寶,還有神祕的W;比不耐煩更操煩的等待,將愛情宗教化般的膜拜;將真實的人間軟弱成一朵花來質疑、讚美……這些都是異教徒所喜、情有獨鍾的病態美學。

大我們六○世代一個年級的羅智成,字句裡端放著一個煉丹爐。二十歲出版《畫冊》之後,我從十幾歲一路讀他的詩,默默中看到歷史人物、虛構主角跟幻獸們在紙面上唱戲、翻跟斗或肅靜地沉思、或激烈辯證,比如老聃、柳敬亭、耶律阿保機、齊天大聖、屈原、徐霞客、李賀、麒麟、荀子、墨翟、莊子、唐吉訶德、祭司、女神、獨角獸……我跟著羅智成的詩,相信自己只要肯去了解祂/他/牠們,便能與這些傳奇和神祕結識成友。

因著詩人的狂狷,我和一些人都入了異教。因為你得先找到羅智成的詩集、才能了解羅智成這個人,然後透過閱讀這個儀式,魔法才能生效。你必須也是神祕詩學和百無聊賴人生觀的服膺者,否則你將一生錯過新詩跟羅智成,是這樣的條件給你自己線索,迷迷糊糊又必然地,獲准進入這些個煉丹房,一間間不同,煉的那些神祕藥草、礦物,還加上其他詩人、藝術家、哲學家等等非凡之輩,以靈體顯現其中,你遂加入煉丹房的作業行列……

幾乎人人接近羅智成,都是自找的。筆名羅某,在赫赫真名的隱士性格下,他曾經十年未有出過一本書,羅智成消失於存在、低調地忙碌、哀愁而耽樂。所幸那些薄薄的一本本詩畫集、手札,《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泥炭記》、《夢的塔湖書簡》、之後的夢中系列、《地球之島》……從神祕煉丹房陸續流出的祕笈,讓讀者猜測他煉到什麼層級?又搞了哪些玩意兒重新組合、舊物再製?

總有新的煙霧,被羅智成魔術一般地灑開,然後,你我眼前所見,驚喜迷之愛之。功力稍差者,陷於煙霧迷幻中,假羅某之催眠障眼法、迷醉不知所云的口吻,自以為看見羅某之所見、言羅某之欲言,現乩童附身狀,自云羅智成之下、天下詩人之上,行「後現代」拼湊挪移大法,便是羅某加上一點點夏宇加上100 c.c.鄭愁予加上20%余光中之一流全新詩人也!

是的,1980年代中後期到1990年代,自稱羅某門徒大有人在。都是一些囫圇吸了煙霧香氛的人,自我陶醉而已。但這也沒辦法,奇妙的詩句跟宗教信仰跟醇酒,都是同義複詞,也是能自我催眠的。不論跟隨或迷惑,隨波逐浪的追潮者,經二十年過去,羅某的教主寶座,還安坐否?其間斷出世的祕笈,還在信徒的手上端看嗎?

好詩人是鍊金術士、無中生有的魔術師、雜草荒卉提煉成救命仙丹的隱士藥師。任何有形無形無情有情,他眼見相應一物,即有了形體;他思考內外理絡,靈魂就變幻產生;他想東想西,一個異世界便七拼八湊地形成。羅智成絕對是其中能人高手。他的任性揮灑,來自深厚的傳統知識學養,並不滯固在抒發的題材上,而能靈活搬弄擺放一個字、一個符號,組成一句句、而成篇章。若從新出版的《透明鳥》來看,起始構想於2001年,極可能是他兒子羅韜的誕生,觸動羅某想寫一個作品,對應新生兒與舊世界的改變落差。那麼定稿在十年後的《透明鳥》,已從初鳴到最終的沉默,這過程多少也反映出羅某心態的轉變:

一個輕如鴻毛的宗教永遠出現在不恰當時空也不曾阻擋地球的轉動

透明鳥使我們與眾不同與眾不同讓我們安於孤獨習於內省 勇於探索

細如針錐的美感經驗悄悄在我們心底刺青阻止我們參與史上最大的盲從──《透明鳥.23》

詩裡的透明鳥,是文明、人性初衷、純潔靈性、詩藝種種美好天真的隱喻,到定稿的整整十年,羅某恰經歷台灣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轉變。而他也歷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中央通訊社董事總監、香港光華中心主任,並又回到台灣任中央通訊社長。

俗云:詩人跟革命者應是永遠的左派。而羅某這世俗十年卻給人「他是否合了時宜」之慨?從這一束新創作的詩來看,羅某省思人間的現實傾斜、以詩人叛逆之眼俯瞰這一切的失衡、化身做透明鳥的靈體發聲。也許,身在官場更能觀察到一般人無法知曉的體制運作,也許,祕教教主也無能在那樣的場域裡施展魔法;透明鳥的鳴唱於是隱喻,但願羅某如此大音希聲,能喚起使徒們以外的人,那渴望純然美好的聽覺。這,就合了時宜……

◎本文作者簡介

顏艾琳

台南下營鄉人,1968年出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所肄業。曾獲出版協進會頒發「出版優秀青年獎」、創世紀詩刊40週年優選詩作獎、文建會新詩創作優等獎、全國優秀詩人獎等多種獎項;並擔任重要文學獎評審與藝文課程講師、文藝活動策劃人、主持人、官方藝文活動諮詢委員等。著有《顏艾琳的祕密口袋》、《已經》、《抽象的地圖》、《骨皮肉》、《晝月出現的時刻》、《漫畫鼻子》、《黑暗溫泉》、《跟天空玩遊戲》、《點萬物之名》、《讓詩飛揚起來》、《她方》、《林園詩畫光圈》、《微美》等。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四月號 330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婚禮會場難題如何巧妙解決

婚禮會場是新人招待親友,向他們宣誓自已已經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的神聖場地。但現如今這個眾樂樂的時代,誰不想自己的賓客都是滿意而歸呢?婚禮會場的現實條件可謂千奇百怪,但又沒一個是十全十美,所以在面對不同會場難題時,應該如何應對呢? 會場佈置 裝飾的黃金法則直擊這些會場裝飾的疑難雜症,讓你的婚禮更出彩!

【法則1:會場小,裝飾少,留空間】
①小迎賓區對策
迎賓區要確保人流通暢,簽到有序,如果空間較小的話,可強調簽到台的佈置,其他地方不宜過多裝飾;如果連簽到台都安置不下,可以考慮設計為星光大道,增強來賓的參與感。另外,拍照區域也可利用會場附近其他區域。
②小宴會廳對策
宴會廳如果不大,在考慮桌椅與舞台安放的時候一定得注意,不要把舞台設計過大而佔了更多的空間,主桌設計也不易過於復雜,以簡潔精緻為主;會場內的桌花設計也不易過於繁複,顏色選擇不易沉悶,以清爽的淺色為宜。

【法則2:層高低,裝飾矮,須簡潔】
①桌面裝飾簡潔為主
如果層高較低,那麼在裝飾方面選擇體積較小的裝飾物,以乾淨簡潔為主,不宜過於繁複誇張;桌面佈置以精緻簡約為主,桌花也應選擇低式桌花,造型簡潔精緻,顏色也以淺色為主,盡量避免桌花太高太大,給人厚重的感覺。
②舞台背景不易過高
由於層高不高,所以在佈置舞台背景的時候不宜做得太高,可以增加其寬度,並增加背景的材質和元素的大小比例,以突顯其層次感,這樣能避免舞台背景的單調感,內容顯得更為豐富,吸引人視線的同時忽略層高的缺陷。

【法則3:光線暗,加照明,顯光影】
①利用明暗關係
會場光線不夠明亮的時候,可以選擇增加照明,當然也可以利用明暗關係,強調光影效果,讓幽暗的光線襯托會場的浪漫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燈光照明還是需要可調節的,方便不同婚禮環節對燈光的要求。
②增加補充照明
如果會場光線有限,可以考慮加強補充照明,增加燈,如移動照明燈、舞台背景燈等,都可以讓會場變得更明亮。另外,追光燈也是調整光線的又一個有效途徑,不僅能增加光線,還能吸引賓客的視線。

【法則4:立柱多,可裝飾,巧妙避】
①利用立柱加裝飾
如果會場內的立柱較多,可以考慮利用布藝、鮮花、燈光、花環等增加立柱上的裝飾,不僅能增強會場的裝飾感,還能減少立柱的阻礙感。另外,一些主題婚禮可以根據主題而佈置立柱,像電影主題的婚禮,可以在立柱上貼上電影海報。
②注意投影儀的安放
因為立柱多,所以一定會遮擋一部分賓客的視線,致使他們無法輕鬆完整地觀看這場婚禮過程,所以應該巧妙安放投影位置播放視頻,讓看不到舞台的賓客可同步接收婚禮實況,這樣也能體現新人的細心安排。

【法則5:不規則,巧利用,重舞台】
①注重舞台安排
不同形狀的會場,舞台的放置位置也不一樣,半圓形的會場可以將舞台設定在圓弧的位置,三角形的會場可以將舞台設定在尖角處,菱形和其他多邊形的會場都適合將舞台設定在鈍角的位置,會場看起來會比較開闊。
②會場中央的裝飾物
如果會場中央出現會場原有的裝飾物,最好能在佈置的時候將其挪走,如實在無法移除,可以考慮其他的裝飾法將其掩蓋。

【法則6:舞台小,可置中,忌厚重】
①舞台放置在中央
如果舞台不大,那麼可以直接將舞台設在會場中間,360°沒有背景的舞台,可以讓每一位賓客都可看到新人。在小型的舞台上,佈置時一定要選擇那些體積較小的裝飾品,千萬不要貪戀裝飾漂亮,而忘記體積問題。
②背景材質要輕盈
舞台不大,那麼選擇舞台背景的時候一定要使用紗質面料佈置,這樣會顯得比較飄逸、溫馨;不宜選擇綢緞這樣比較厚重的布藝背景,會顯得厚實而沉重。也可以不用任何背景,而直接在舞台前佈置兩位新人的主桌。



參考文獻:
1李文獻:1993 婚俗的傳統、現況與檢討
2謝郁苓 探討中國婚禮習俗
3邱貴雄 2005 傳統婚禮與現代婚禮大不同

資料來源:品啦結婚網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4.htm






 台南婚禮佈置

新娘婚禮須知的注意事項

結婚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可絲毫馬虎不得。新娘在婚禮上要注意事項很多,例如: 會場佈置 …等,給大家做個說明。
1、婚禮開場前迎賓時,流出充裕的時候和來賓逐一問候。簡單的寒暄也是禮節。但是在問候時一定要直視對方雙眼,真誠地表達對來賓親臨婚禮現場的感謝。
2、事先準備好感謝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事先做一點準備能夠避免情緒影響下的思緒混亂。感謝詞的長度要控制,盡量不要超過五百字。寫好之後,試著預讀幾次,在正常的語速之下,也盡量控制在五分鐘的範圍之內。
3、感謝詞寫好後,可以私底下多對著鏡子加以練習,注意閱讀時的儀態。在停頓的段落期間,可試著與觀眾席進行眼神交流。有條件的話,可以錄下來,試聽自己的語氣,語速是否合適。在婚禮當天,眾多的環節可能會讓新人手足無措,所以,充足的準備非常必要。
4、避免現場情緒失控。有些新人怕在現場不太好掌握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找一個安靜的時刻,錄一段VCR,把心中想對父母或來賓的感謝真誠的表達出來。如果在VCR結束時,捧一束花到父母的面前,就在再完美不過的結尾了。
5、準備好感恩詞結束後的禮物。最穩妥的禮物當然是一束花,如果你覺得一束花無法表達你的感情,可以嘗試把感謝環節設置得更加富於驚喜。比如為父母準備健身卡、首飾、旅行機票等,都會讓父母備感貼心。
6、手捧花傳達祝福。新娘如果有關係特別好、並且很希望對方能早日找到幸福另一半的女性朋友,也可以省略拋花球的環節,而把自己的手捧花送給她。也代表著將幸福愛情的種子傳遞到女友的手中。
7、回客禮。對於來賓,可以準備貼心的會客禮或者感謝卡,在最後送客時來表達感謝。
8、第二日的答謝。往往一場成功的婚禮,包含了眾多工作人員、朋友們方方面面的協助,所以,如果新人可以婚禮完成後的第二天,特別邀請幾位辛勤忙碌的朋友們做一個小型的答謝。
9、親手寫一封感謝卡。以嚴謹的做法來講,新人應該在婚禮後的一周內,向所有到場的來賓親手寫一封感謝信或者感謝卡,感謝他們的光臨,以及自己的婚禮祝福。



參考文獻:
1辜仲玉 2003 結婚
2彭美玲、呂郭華、羅健蔚 2008 深情相約-婚嫁禮俗面面觀(初版)
3謝郁苓 探討中國婚禮習俗

資料來源:品啦結婚網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knowledge/news103.htm




 花藝設計

無奈戰士‧悲傷戰事 ─太平洋戰爭中的楚克人(上)

【撰文/Lin Poyer;翻譯/Serena Chao】























1944年2月17日的「冰雹行動」(Operation Hailstone)重創了楚克,這次的轟炸行動不僅摧毀楚克人的家園,甚至到處可見死屍,一時宛若人間煉獄。(圖片來源/Wikipedia ommons)



楚克(Chuuk)位於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中央一圈錯綜複雜的環礁當中,屬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簡稱FSM)四國之一,其14座主島占地約37平方英里,共同環抱著一處直徑40英里的潟湖。



日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進入本區,並於1919年經國際聯盟授權,正式取得了託管控制權,又於1922年成立南洋廳(Nan’yo-cho)。當時楚克的殖民地經濟「由」日人「為」日人所組織,以漁業、商業性農業和小型工業為主。



1930年代中期,多羅亞斯島(Toloas,西文:杜伯隆島,Dublon)市中心人口約800人,幾乎清一色是日本人;當時的楚克社區在親屬關係、工作和領導統馭上仍依循自己熟悉的模式,但與全球經濟、受薪勞務以及日本法律、教育、保健、政治等制度的連結日益增強。來自日本的移民活動與經濟發展,在此時期漸興。



雖說移入者造成楚克底層階級的土地喪失與文化同化,但經濟發展亦帶來了若干優點。直到1990年代,老一輩長者依然記得當年豐厚的勞動薪俸、進口貨量,以及和移入者──大多出身沖繩或貧困的日本鄉下──之間愉悅的人際關係(包括通婚)。







備戰煙硝緩緩上升



自1930年以來,日本海軍便對密克羅尼西亞的軍事潛力展開調查,並與南洋廳合作進行基礎建設,這在戰爭開打的關頭證明了其重要性。然而,雖然日軍自1930年代晚期已對土地、勞役加強控管,但南洋廳仍由文官主政;因此,據大多數楚克人的說法,當時在地人並未將此類建設視為戰爭前兆。



隨著日本進占印度支那,海軍也藉由密克羅尼西亞境內各機場、海軍設施向前挺進。欲執行此項野心勃勃的計畫,有賴大量勞役。1940年,楚克島上的軍事勞役共計35,000名,其中包括受徵召入伍的朝鮮籍士兵12,000員、犯人500名,以及7,000名密克羅尼西亞人。



1941年2月,日本第四艦隊司令將其總部設於楚克。擴張後的基礎建設、外來勞工的湧入、勞役的大增,意味著楚克人的日常生活經歷了顯著變化。尤其就多羅亞斯、倚天(Eten)和威諾(Weno)三島而言,島民已日漸淪為少數民族。為填補勞役需求,加羅林群島各地男丁紛受徵召,有時導致其原鄉島嶼人口戲劇性銳減,當地婦女因而得肩負起更多的生計與社群重擔。



居住在人口密集區的島民們透過收音機、報紙和日籍熟人追蹤世界大事。歷經了數十年殖民統治而熟習日語、又浸淫於愛國宣傳的鋪天蓋地,楚克人對戰爭終將勝利的預測深信不疑。





太平時光一去不返



發動戰爭初期,日本帝國海軍傾全力於進攻作戰,對楚克僅略事防禦,視其為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前線的支援基地。1942年夏天起,楚克成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大後方——好一個活躍的海軍生活中心。



1943年9月以降,日本中太平洋戰略易攻為守,由攻擊任務的執行轉變為防禦盾的構築,以屏障帝國本土諸島。楚克的角色也出現了巨大轉變,自戰備支援轉為屯兵戍守。時至1944年4月,楚克潟湖區已容納了14,293員兵力。



對楚克人來說,大軍開到,隨之而來的便是地產與房產的沒收、軍事化統治、糧食短缺,以及空襲。出身摩恩的康士坦丁.葉尼克(Konstantin Enik)所說:「在日本時代,海軍駐紮這邊之初,我們日子還算太平。但其他士兵抵達之後,我們可就苦了。」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2年3月號; 訂閱人籟論辨月刊電子版】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金玉滿堂 掌中寶】香港張宗憲先生藏鼻煙壺特展

【撰文/張欣--蘇州博物館館長】

香港張宗憲先生,原籍蘇州,出生上海,是一位在海內外文物收藏界和拍賣界享有盛譽和威望的鑒藏巨擘。

「藏運亨通」的張宗憲先生,六十多年間遍遊世界各地搜集法帖書畫、賞玩雜件,其「雲海閣」所藏既富且精,海內共仰。

對於蘇州博物館,作為顧問的張宗憲先生眷顧尤甚。早在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張先生就分別將多年收藏曾流失海外的瓷器、書畫等文物224件慷慨捐贈鄉梓,於蘇州博物館忠王府闢專廳以長期陳列;在新館開館時,不僅惠借了7件明清瓷器精品以增光彩,更以其既富且精的藏品掇以專題,而樂與眾樂樂。繼2008年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舉辦【絢麗‧華貴‧至尊——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御製宮廷掐絲琺瑯器特展】、 2009年【會心之賞‧遊閑之珍 ——香港張宗憲先生‘荷香書屋’收藏雅玩特展】之後,今年吉春又隆重推出了【金玉滿堂掌中寶——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鼻煙壺特展】。





















古月軒款涅白地浮雕琺瑯鳳穿牡丹安居圖鼻煙壺(CANS藝術新聞/提供)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于明朝,盛於清代。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搜集、研索和鑒賞前人遺留下來的珍玩和一些精巧之作,是一種閒情雅趣,玩物養志,其樂無窮。鼻煙壺由於其自身之優越之處,從它被國人所接受開始,便成為了鑒藏者的垂青之物。特別是在它不僅具有實用功能,且成為財富和社會地位之象徵時,鑒藏者更是趨之若騖。

本次特展張宗憲先生提供「雲海閣」珍藏鼻煙壺近四百件,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可謂琳琅滿目、精彩紛呈、乾坤指掌、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再度欣賞精緻工藝之美。

感謝張宗憲先生為蘇州市民呈現的精彩展覽。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2年3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長谷川祐子 出任2012 ART HK Projects策展人

【撰文/當代藝術新聞】





















長谷川祐子(當代藝術新聞/提供)

2012年的ART HK幾乎處處可見新舉措,除了今年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入駐」ART HK的「元年」之外,2012年展覽總監Magnus Renfrew再度祭出一項新消息,他已經邀請日本知名策展人長谷川祐子擔任ART HK Projects策展人,這將也是亞洲地區首度出現國際知名策展人跨足藝博會出任重點事務工作的首例,勢必會引起ART HK另一項受到矚目的亮點。Magnus Renfrew表示,長谷川祐子是國際知名極具創意和成就卓越的策展人,獲行內公認為國際藝壇的中流砥柱,她對亞洲及西方當代藝術均有深厚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十分期待與她合作發展ART HK Projects一同將這令人興奮的獨特展覽環節辦得更有聲有色。今年ART HK的舉辦時間為5月17至20日,依照慣例16日則為貴賓預展。

3月香港白立方畫廊正式登場

繼去年1月高古軒進駐香港之後,英國白立方畫廊也將目光瞄準亞洲藏家。3月2日白立方畫廊香港分店正式開張,地點位於香港中環的幹諾道中50號,開幕展將呈現藝術家組合吉爾伯特和喬治(Gilbert& George)的新作,展覽的名字叫「倫敦的圖像」(London Pictures)。據畫廊方面透露,這將會是他們規模最大的一次藝術創作。開幕當天,這兩位藝術家也將會出席現場。白立方此舉說明香港已成為目前西方當代開拓亞洲市場的最佳平臺。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3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會場佈置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張宗憲先生 龍年開春迎來「三喜」

【撰文/劉太乃】

二月二十一日前往日本東京,參與中央拍賣公司所舉辦的日本春季拍賣會,這場拍賣是今年開春以來第一場拍賣活動,因此前來參加的行家藏家特別多,還有不少內地拍賣公司負責人特別前來,整個東京中央拍賣會場宛如行業新春團拜一般熱鬧。拍賣一連舉辦三天,前來參與拍賣的人都住在同一棟飯店彼此交流,談話多集中在今春拍賣籌備所碰到的問題。「收錢難、徵件難、找買家難」成為今年春拍面臨的三大難題,但以目前的熊市,要解決這「三難」,又談何容易。

目前藝術市場碰到的困境及拍賣行業遭遇的瓶頸,的確讓人懷憂喪志不知所措,連以往市場擁有佳績的匡時拍賣公司負責人董國強都難掩憂心的表示,今年春拍收件很不理想。各家拍賣公司對於今年春拍的憂心,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只是對於市場的悲觀情緒,並不能帶給拍賣公司積極營運的動力。董國強說,目前中國市場的問題是把十年要吃的東西,三年就啃完了,市場胃口被撐大了。

面對急劇收縮的市場,現在拍賣公司能做的,只有尋找相對公司強項、定位清楚做精做專。董國強的匡時最為藏家認同的在於「古代書畫」和「書法」兩大專項,過去創下天價的古代書畫和書法作品,不少都在匡時拍賣中寫下,現今的匡時沒有理由在這兩個專項上退縮;相反的,要把兩個專項做強做專,取得市場龍頭地位。今春徵集收件,甚至可打出「古代書畫」、「書法」兩大板塊市場保衛戰旗幟,明白匡時對古代書畫、書法兩大板塊市場的重要。如果匡時能樹立起市場保衛戰大旗、凝聚共識護住盤面,今春市場的困境反而提供了匡時打保衛戰的舞台。同樣嘉德在「近現代書畫」、保利在「宮廷藝術」、翰海在「西畫」、「鎏金佛」各個板塊都得到相對的認同,都可做為專項保衛戰的著力點,帶領拍賣公司走出困境。

董國強在東京發起要打一場「古代書畫」、「書法」兩大板塊保衛戰的決定,立即得到了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嚴明的全力支持,擁有古代書畫、書法的收藏家行家,都願意協助老董打這場保衛戰,讓古代書畫、書法行情不被市場弱化,且在目前市場困境中體現它的收藏價值。相信關於各個專項保衛戰的話題,會在市場上持續發燒被談論,本刊也會在第一時間掌握各大拍賣公司對於專項保衛戰的運作。

三月號,是農曆新春過年後的首發。一如往年,耆老收藏家張宗憲在開春之月為本刊封面寫下「龍」年生肖題字;所題龍字,有著「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非凡氣勢,這是張宗憲先生連續在虎、兔、龍三年為本刊題字,成為每年開春本刊首發亮點。今年龍年開春,耆老收藏家張宗憲先生還迎來「三喜」。(一喜)三月二十四日蘇州博物館將為他舉辦鼻煙壼收藏展開幕;(二喜)蘇州金雞湖畔「張公館」新居即將落成;(三喜)四月三日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這三件喜事,都展現出張宗憲先生在今年龍年龍騰虎躍的活力。相信張宗憲先生對龍年所展現的生命熱情,也將對仍處於低迷沈悶的開春市場氣氛帶來鼓舞;尤其四月三日在香港蘇富比舉辦的「張宗憲珍藏中國書畫拍賣」將大大拉動今春拍賣買氣,看來新的一年有了張宗憲「龍」字書法和「三喜」的加持,整年都會顯得生龍活虎有朝氣。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2年3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