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蒼茫渾厚見清新——記張大千〈山廚清供〉

【撰文/CANS藝術新聞】





















張大千山廚清供56x98cm (CANS藝術新聞/提供)張大千是近代畫壇的集大成者,舉凡人物、走獸、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工筆、寫意無不擅長;丹青、水墨,無不精妙。他的畫風兼容院派青綠濃豔與文人水墨秀潤兩種表現特質,在南北二宗的畫風調和上,達到了前人所未達之境。並將曆代各家各派上千年的風格技法兼容並蓄,加以統合整理,集古今書畫之大成,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見證與終結。張大千通過敦煌之行的洗練,他重新把握住中國畫在宋元以後逐漸失去的色彩生命,這種精麗濃豔的風格,使他將繪畫藝術中的裝飾性效果,推展至同時代人未見之極限。他一方面承繼傳統繪畫生命,一方面感應時代訊息,賦予傳統新的活力,開拓了潑墨潑彩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畫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正因為張大千藝術成就的崇高和交遊的廣泛,民國時期他的畫進入藝術市場以來,就廣為藏家青睞。自1948年遷居香港後,張大千先後旅居多國,並與畢加索等大師交往,故而形成了跨國藝術影響,並初步建立起作品的國際價格體系。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五年元月,流入中國大陸、香港拍賣市場的張大千書畫作品成交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二。據統計,當前張大千作品的單位平尺價格已位列近現代名家前三位,漲幅達到百分之百。由於張大千在1948年就離開了大陸在外遊居,早年與其交遊或大量收藏其作品的政界、文化界名人也因為政治原因,大批移居海外,所以他的存世書畫真跡海外相對更多。

本幅作品〈山廚清供〉乃畫家寫贈老友蔡孟堅夫婦之作,上署「雙溪摩耶精舍」,即畫家剛遷入臺北新居之時。落葉歸根,張大千結束了半生的漂泊生活,晚年回到祖國的懷抱,定居臺北摩耶精舍,這時期他的創作中也流露出一種超脫自然之感。此幅作品筆墨蒼勁清雅,將藝術家的人文內涵與藝術修養盡現畫中,屬於張大千晚年時期寫意畫的精品之作。整幅作品用色清雅,運筆靈活。位置經營得跌宕起伏卻又平衡有致。畫中蔬果的描繪用筆沉著紮實,在蒼茫渾厚中亦見清新自然。畫面中徐青藤(徐渭)用筆的奔放恣肆和陳白陽(陳淳)用墨的溫潤華茲歷歷可見,張大千將中國古代文人畫的傳統結合自己對自然觀察的深刻感受,創造出獨特的寫意畫風格。張大千的探索和努力,使其花卉作品也不亞於其山水人物,他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精煉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花卉草木的特征和瞬間的動態,然後以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特點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張大千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四川內江人,家世富裕,母姐均擅長花鳥,兄張善孖以畫虎著名。十九歲時拜晚清名士曾熙、李瑞清學習書法,並致力於文人詩畫,風格清新俊秀。四十歲遠赴敦煌考古,面壁兩年六個月,自此上溯隋唐魏晉之精麗高古,歸後更痛下功夫臨摹仿古,舉凡畫史上名家,無不徹底精研。六十歲後,旅居歐美,更開創出青綠潑彩、氣勢磅礡的時代新風。對於張大千的成就,藝壇早年即有「五百年來一大千」之贊。張大千,名爰,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別署大千居士、下 巴人、齋名大風堂。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被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1年12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會場佈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