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岳敏君看漲、還是看跌

【撰文/劉太乃】

今秋香港、台灣、中國境內拍賣活動大致結束,就當代藝術部份,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對於未來,看不出有樂觀的前景。當然金融危機對市場衝擊是巨大的,尤其中國現今正面臨資金水位下降、流動性危機。此時作為不動產的藝術品收成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正完全曝曬在這次風暴中。

關於今秋當代藝術在各大拍賣的表現,中國內地有多份雜誌媒體都做了大篇幅的報導,焦點都集中在當代各別藝術家畫作市場的漲跌,上海有個雜誌甚至用了「看跌岳敏君」做為封面標題,好像跟岳敏君有仇似的衝著岳敏君來。其實,這波當代藝術市場下跌,岳敏君只不過是現象之一,還有更多過去曾經叱吒風雲的藝術家,都不敵市場狂風暴雨般摧殘,畫作拍賣價格一落再落。

為何要「看跌岳敏君」,是因為2011年10月22日《上海証券報》刊發了一篇署名「梅摩藝術指數研究中心」的報告,報告主題是「岳敏君市場分析報告(上)」,該份報告指出:「岳敏君近一年的市場狀況已經顯示出了上升態勢及空間」。這篇報告有如股票市場的個股分析,把岳敏君畫作視為個股標的,全面分析它的投資價值。報告取樣為何選擇岳敏君?不是張曉剛、劉小東或是其他中國大腕藝術家。這個疑問在網上有不少討論,其中還包括與香港佳士得即將拍賣(2011/11/26)他作品〈希阿島的屠殺〉時間的巧合。而岳敏君這幅作品最後是以3280萬港元成交,與上回買進價3168.75萬港元相差不大(2007/10/7香港蘇富比)。四年,只以當年買進價賣出,看來買岳敏君的畫,不是一個划算的投資。香港佳士得這場拍賣夜場還有其他二幅岳敏君的畫作〈畫家和他的朋友〉、〈大紅船〉雖然都成交賣出,但成交價還是與賣方2007年買進價相差甚微。總之,岳敏君畫作在梅摩報告出現後,並未出現報告所稱的「有市場上升態勢及空間」;相反的,他畫作市場還不漲反跌。

梅摩藝術指數(The Mei Moses Fine Art Index)是針對全球藝術市場分析所發布的報告,過去報告很少涉及中國藝術品市場,但近二年報告開始關注中國藝術品範疇,2010年10月曾經發布梅摩中國瓷器雜項指數;2011年4月發布中國油畫指數及這次就岳敏君市場的分析報告。據報告主持人梅建平教授指出,未來還會推出其他知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市場分析報告。針對「看漲岳敏君」的梅摩藝術指數報告公佈後,立即引來許多網民的討論,認為針對活著的個別藝術家提出市場分析報告,缺乏客觀性,如此量身定做「看漲岳敏君」的報告更讓人執疑。這也是上海這家藝術雜誌衝著這份報告,做了「看跌岳敏君」封面專題報導,與梅摩藝術指數報告對嗆的理由。岳敏君成了這波當代藝術市場反轉的落水狗。

在此,先不討論岳敏君畫作市場到底是看漲、還是看跌,因為討論當代藝術不因侷限在個別藝術家身上,尤其是市場分析。過去,梅摩藝術指數針對中國瓷器雜項、中國油畫市場等大範圍的報告並未引來非議,如今聚焦在一個正處創作期的當代藝術家身上,便顯得不妥。因為這份報告的受眾方不限於藝術專業人士,還有更多對藝術收藏不熟悉的人會看到,如此針對某位當代藝術家的推薦報告,當然給人主導炒作的猜疑。

中國藝術市場從改革開放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但卻快速的趕上歐美近百年的歷程。尤其具市場指標的拍賣行情,被視為評論中國藝術市場當然的數據。但問題是疊床架屋的拍賣公司與不實的拍賣成交數據,是否真能作為分析市場的參考數據,相信參與市場的人都能明白它的可靠性。以此數據,費心做出市場分析報告,又有何意義。再說,年輕當代藝術家還屬於創作期,作品日日月月都有新的出品,就不斷推出作品的藝術家,給予數據指數報告,只有在中國如此市場化的地方才會出現。

當代藝術市場是退潮了!而且退的很快,讓握有滿手畫作的人,來不及退場。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對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全面的市場化,而藝術家不免參與了這波市場化運動。如今潮退了!拍賣公司、畫廊、收藏主力、藝術家都牽扯在這個大旋渦裡。就像巴菲特所說的「當潮水退去,便知道誰有裸泳」,只是最尷尬、最難看的裸泳者,可能就是藝術家。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1月號】


轉貼來源:UDN新聞網

網路花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